健康
臉麻牙齦刺痛竟是乳癌!耳鼻喉科醫師曝「查案」過程:讓人意外
臉麻牙齦刺痛長達3個月查不出病因,竟然經由「耳鼻喉科」醫師細查診斷後確診乳癌,掀起網友討論:「超強~你(醫生)的認真救了這個病人」,健康議題也更加受到關注。
張家豪醫師透過粉專「耳鼻喉頭頸外科 張家豪醫師」揭露一名40歲女性飽受左側臉頰與下唇麻木,伴隨牙齦刺痛感,持續三個多月的困擾,先後經歷牙科、神經內科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都正常,但左臉頰腫脹卻一直存在,找不到原因。
張家豪醫師透露,自己在為對方做了頸部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腮腺深處下頷骨有一個形狀可疑的腫瘤,立即向病患解釋她之所以臉麻的原因:「腫瘤侵犯下頷骨內的下齒槽神經」。
張家豪醫師接著進行粗針切片,報告讓人感到意外,竟是「乳癌轉移下頷骨的罕見病例」,張醫師對此有感而發表示:「頸部超音波健保給付並不高」,但找出病因是支持他持續投入這份工作的力量。
根據衛生福利部官網衛教資訊於2025年1月更新的內容:「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只要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晚期的存活率即大幅下降至不到3成。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衛教資訊提醒,發現乳房有硬塊時,有些腫痛或硬塊初期被診斷為乳房腫瘤,這些乳房腫瘤大多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是形成乳癌的前身,建議連續觀察幾天,若出現壓痛、明顯的腫塊,應趕快就診乳房外科,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硬塊腫痛的原因。
乳癌是女性的「隱性殺手」,乳癌病人以乳房疼痛做為初發症狀的,僅佔約5%,但若發現自己偶有間歇性、發自乳房內、尖銳的刺痛、痛覺不會牽引到乳房外的部位,有這種痛覺的話,則應找醫生檢查。
衛生福利部官網衛教資訊指出,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有效提早發現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為「乳房X光攝影」,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1-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3成。
國民健康署提供40-74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請女性朋友們定期接受檢查,以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目前台灣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通過國民健康署認證,認證名單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 //www.hpa.gov.tw/)查詢,需要檢查的朋友可選擇鄰近院所受檢,或洽當地衛生局(所)。
【本文由造咖流行媒體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造咖流行媒體報導
張家豪醫師透過粉專「耳鼻喉頭頸外科 張家豪醫師」揭露一名40歲女性飽受左側臉頰與下唇麻木,伴隨牙齦刺痛感,持續三個多月的困擾,先後經歷牙科、神經內科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都正常,但左臉頰腫脹卻一直存在,找不到原因。
張家豪醫師透露,自己在為對方做了頸部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腮腺深處下頷骨有一個形狀可疑的腫瘤,立即向病患解釋她之所以臉麻的原因:「腫瘤侵犯下頷骨內的下齒槽神經」。
張家豪醫師接著進行粗針切片,報告讓人感到意外,竟是「乳癌轉移下頷骨的罕見病例」,張醫師對此有感而發表示:「頸部超音波健保給付並不高」,但找出病因是支持他持續投入這份工作的力量。
根據衛生福利部官網衛教資訊於2025年1月更新的內容:「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只要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晚期的存活率即大幅下降至不到3成。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衛教資訊提醒,發現乳房有硬塊時,有些腫痛或硬塊初期被診斷為乳房腫瘤,這些乳房腫瘤大多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是形成乳癌的前身,建議連續觀察幾天,若出現壓痛、明顯的腫塊,應趕快就診乳房外科,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硬塊腫痛的原因。
乳癌是女性的「隱性殺手」,乳癌病人以乳房疼痛做為初發症狀的,僅佔約5%,但若發現自己偶有間歇性、發自乳房內、尖銳的刺痛、痛覺不會牽引到乳房外的部位,有這種痛覺的話,則應找醫生檢查。
衛生福利部官網衛教資訊指出,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有效提早發現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為「乳房X光攝影」,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1-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3成。
國民健康署提供40-74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請女性朋友們定期接受檢查,以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目前台灣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通過國民健康署認證,認證名單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 //www.hpa.gov.tw/)查詢,需要檢查的朋友可選擇鄰近院所受檢,或洽當地衛生局(所)。
【本文由造咖流行媒體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造咖流行媒體報導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分享您的觀點,與其他讀者互動
立即登入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