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你的頸圍如何反映健康狀況?

編輯部
2天前
1 瀏覽
你的頸圍如何反映健康狀況?
我們通常在腹部變大或衣服變緊時,才注意到體重增加。

但身體有另一個部位能透露健康線索——頸部。

頸圍若比平常明顯變粗或變細,可能是某些健康問題的警報。

身體脂肪通常以體重除以身高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來估算。

雖然這是一個良好的起點,但對健美運動員等許多人並不適用,因為肌肉會使體重偏高。

這就是為何測量頸圍能提供額外健康資訊。

那麼,如果你手上有捲尺,頸圍應該是多少?

德里肝膽科研究所(ILBS)所長兼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院長席夫·庫馬爾·薩林(Shiv Kumar Sarin)表示:「女性的頸圍應為33至35公分,男性應為37至40公分。」

有些人舉重會讓頸部看起來強壯——拳擊手和橄欖球員的頸部尤其粗壯。但在健身房外,這並非總是好事。

浦納DY醫學院(DY Medical College, Pune)教授阿米塔夫·班納吉(Amitav Banerjee)表示,「如果某人的頸部比正常更粗,這顯示其健康出現問題,身體正走向肥胖。肥胖與多種疾病相關。」

頸部脂肪不同於皮下脂肪——後者是分布在臀部等部位皮膚下的柔軟脂肪。

若體重過重,身體還會在腹部及器官周圍累積隱藏脂肪,稱為內臟脂肪。這並非被動,而是代謝主動,會影響血糖、膽固醇及血壓。

倫敦金斯頓大學生物化學學士課程主任艾哈邁德·艾爾貝迪維(Ahmed Elbediwy)表示:「頸部能顯示並提示你體內多餘脂肪的程度。」

「體重越超標,頸部就越粗。」

如果某人的頸部看起來比平常更粗,可能表示代謝症候群——一組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健康問題。

這是因為,當體內脂肪過多時,額外的脂肪組織容易溶入血液。

德里甘加·拉姆爵士(Sir Ganga Ram)醫院高級顧問莫辛·瓦利(Mohsin Wali)表示:「頸部粗壯的人可能有高膽固醇、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血壓,需要進一步檢查。」

這也可能導致睡眠窒息症,影響休息品質。

「他們不必恐慌,」艾爾貝迪維表示。「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不僅有助於整體健康,也能幫助減重。」

心肺運動和重量訓練可減少上半身脂肪,而高品質睡眠則支持代謝調節與恢復。

富含豆類、水果和蔬菜的均衡飲食能提供必需營養,同時避免過多熱量。

纖細的頸部長期被視為美的象徵。

人們佩戴首飾以吸引注意力,使頸部看起來更美。

在部分非洲國家,女性會在頸部佩戴特殊頸環,使其顯得纖長。

但醫生指出,雖然頸部纖細可能被視為美的標準,若看起來比平常更細,可能是貧血的徵兆。

位於班加羅爾的醫生阿特雷亞·尼哈拉昌德拉(Atreya Niharachandra)表示:「這類患者會補充鐵質、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素,許多情況甚至需要輸血。」

有些人頸部纖細,可能還多出一塊椎骨。

頸椎通常有七節,但部分人有八節,類似有人有六根手指而非五根。

椎骨是構成脊柱的骨骼,保護脊髓和神經,支撐身體結構。

然而,這屬於先天狀況,多數情況是在因其他原因拍攝頸部X光時偶然發現,通常不會造成問題。

瓦利表示:「若頸肋(椎骨)數量超過一節——達到八節——可能出現手部麻木等問題。」

頸部還可能出現另一種狀況——甲狀腺腫,即因甲狀腺腫大導致頸前方出現腫塊或腫脹。甲狀腺是一個分泌荷爾蒙的小腺體。

甲狀腺腫通常出現在頸部前方下方,觸感可能光滑或呈結節狀,有時僅一側腫脹。

它通常不會引起疼痛或危害,但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應由醫生檢查。

所以,下次照鏡子時,仔細看看你的頸部——它可能透露比你想像更多的訊息。

改變人生:眼部植入物幫助盲人患者重新閱讀

我為什麼在14歲就長白髮了,還有辦法逆轉嗎?

用臉部熱成像技術解讀你面臨的壓力

28 歲就拉皮?年輕世代為何越來越依賴整形手術?

根據「瘦瘦針」製訂的食譜真能減肥嗎?

確診「多動症」後 中國Z世代把ADHD用作了流行社交標籤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