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氣候變遷下的新挑戰】兩日氣溫驟變與中風風險提升的關聯性──台灣20年資料大數據分析

編輯部
4天前
2 瀏覽
【氣候變遷下的新挑戰】兩日氣溫驟變與中風風險提升的關聯性──台灣20年資料大數據分析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

最新研究揭示氣候變遷下的健康警訊——短期氣溫劇烈變化大幅提升中風風險。國衛院與災防科技中心分析20年超過110萬名中風患者資料發現,兩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皆顯著增加缺血性與出血性中風風險。極端高溫與低溫同樣具危險性,提醒高風險族群須加強防護。

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背景下,極端氣候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連結逐漸浮現。近期一項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聯合主導的研究,揭示了「短期氣溫劇烈變化」對中風風險的關鍵影響,並於2025年4月刊登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這項研究整合2001年至2020年橫跨20年的健保資料庫與氣象數據,分析超過110萬名首次因中風至急診的患者紀錄,是目前亞洲少見的大規模氣候與健康交叉分析研究,首度將「兩日內氣溫變化」作為主要風險因子進行量化探討,並納入空氣污染等環境變數進行控制。氣溫劇烈變化為新興中風風險因子研究結果指出,兩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皆顯著增加不同類型中風的風險:

當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6°C時,缺血性中風風險提高逾2倍;若升幅達16°C以上,風險更達高峰。

當兩日內氣溫驟降超過14°C時,出血性中風風險提升2倍,缺血性中風風險也增加,但幅度略低。

相較之下,單日的「日溫差」也會造成中風風險上升,但影響幅度明顯不如「兩日溫差」顯著,顯示氣溫的快速變動比單日高低溫差更具預測性與危險性。高溫與低溫仍是不可忽視的風險

除了溫差的劇烈變化,研究同時確認了極端高溫與低溫本身的風險性:

當日最高氣溫高於35°C時,缺血性中風風險顯著增加。

當日最低氣溫低於16°C時,出血性中風的風險上升。

這些數據進一步強化了「氣候穩定性」的重要性。無論是極端溫度或溫度劇變,都可能透過血壓波動、血液黏稠度改變、自律神經系統失衡等生理機制,誘發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預防策略與臨床意涵

此項研究提供了明確的實證基礎,有助於臨床醫師與公共衛生決策者採取更前瞻性的預防措施:

強化健康氣象預警系統,於氣溫劇烈變動前釋出健康風險警示,尤其針對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

加強居家保暖與降溫措施,並建議患者於天氣劇變期間,避免劇烈運動或忽冷忽熱的環境轉換。

整合氣候變數進入中風風險預測模型,提升社區健康照護的敏感性與即時性。

這項橫跨二十年的研究不僅讓我們重新認識中風的環境觸發因子,也再次提醒我們:「氣候變遷早已不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每個人體健康的現實挑戰」。在臨床端、政策面與民眾層面,都亟需以跨領域的思維,因應這波氣候健康危機。

Wu, C.Y., et al. (2025). Short-term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risk of stroke in Taiwan: A nationwide 20-year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50, 100350.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早期乳癌別怕!把握荷爾蒙陽性治療關鍵 CDK4/6抑制劑助降復發率3成

守護自己與家人!乳癌基因檢測3大關鍵必知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氣候變遷下的新挑戰】兩日氣溫驟變與中風風險提升的關聯性──台灣20年資料大數據分析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