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Good Energy國際大師論壇》告別吃藥吃到老!以「療癒」取代「治療」,啟動身體最強好能量

編輯部
4天前
4 瀏覽
《Good Energy國際大師論壇》告別吃藥吃到老!以「療癒」取代「治療」,啟動身體最強好能量
修復細胞產生好能量,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根本。《康健》舉辦「Good Energy國際大師論壇」,從醫療、健身到生活飲食等面向,全方位重塑生活型態,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想恢復健康,就一定需「藥」?全球熱銷近百萬冊《Good Energy 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一書給出不同觀點:真健康不需仰賴藥物,而是靠身體修復並啟動細胞「好能量」,打造健康好體質。

由《康健》雜誌主辦的「Good Energy國際大師論壇」,邀請到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致詞、美國「藍區健康」首席醫療長韋恩.戴辛格(Wayne Dysinger)線上演講,更特別的是超慢跑達人徐棟英全場超慢跑20分鐘完成演講,傳授正確的超慢跑姿勢和知識,莊廣和堂第四代傳人莊美如也帶著她的三胞胎子女,和全場來賓一起做毛巾操,是一場高價值的峰值體驗。

講者包括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敦御診所院長李浩誠、《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宇哲、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林頌凱、可爾姿台灣區執行長林宏遠、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劉博仁等,剖析現代人常見的健康挑戰,和如何實踐強代謝好能量。

本次論壇旨在打造好能量,創造健康新革命。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健保開辦至今已30年,明年預算將突破1兆元。不過,全台民眾平均餘命約為81歲,但值得警惕的是,這80年中約有十分之一是不健康的歲月。

「邁入超高齡社會,要響應的是總統提出的『健康台灣』,不是『健保台灣』。」他感嘆。希望民眾著重預防保健,改變營養、壓力管理、睡眠、運動等生活習慣,就能有餘裕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則表示,當今醫療現場面對慢性病常是吃藥吃到老,甚至吃到「進棺材的那天才是停藥的那天」。其中健保太方便是導致醫師開藥快、開藥多、難減藥的主因,但藥吃多了,病卻不見得好得了。

石崇良及林宏榮皆點出,慢性病是生活習慣病,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有可能逆轉。「透過營養、身體活動、修復、睡眠、壓力管理、避免危害物質及社會連結等方法,就能達到預防、緩解,甚至是逆轉的目標。」林宏榮說。

美國藍區健康首席醫療長韋恩.戴辛格(Wayne Dysinger)也表示,面對生活習慣病, 一般醫學注重於「治療」,醫師接受的訓練就是開藥,但這不只風險高,成本也高。相較起來,注重全方位生活型態改變的「生活型態醫學」,則注重於「療癒」。藉由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再針對日常營養、運動、睡眠等方法調整,不僅風險與成本皆較低,也能更順利地讓身體回到健康平衡的狀態。

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是關鍵。林宏榮強調,在健康吃、勤運動、好好睡、不煩惱、有朋友、拒成癮等6大生活型態醫學策略中,吃的比重就佔了70%。因此,如果能吃得好,身體就有機會把吸收的能量用得好,並獲得健康。莊廣和堂第四代傳人莊美如建議飲食應該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則表示,吸收食物的「腸道」是眾多疾病的第一現場,也是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關鍵。因此應避免吃加工食品、少油糖及煎烤、植物蔬食佔80%、多吃原型食物,以及每日來一杯含有蔬果、堅果、五顏六色、連皮帶籽的精力湯。

追求健康,人際關係不可偏廢。戴辛格認為,個人擁有好品質的人際關係,例如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擁有歸屬感或信仰等,同樣是維持健康的基礎。

運動更有助於遠離疾病。Curves可爾姿台灣區執行長林宏遠表示,歐美國家普遍認為運動很重要。經調查,約有20%的民眾願意為使用健身房付費,反觀台灣僅有5%。除了運動風氣較不興盛,台灣過往教育也以升學主義為主,體育課容易被挪作其他學科課使用。不過,由於超高齡社會來臨及預防勝於治療觀念興起,也讓台灣的運動風氣有了正向的轉變。

林宏遠指出運動分年齡,愈年輕更應該有規律運動;中年族群則應有效運動,掌握暖身、有氧、肌力、緩和及伸展;長輩則應著重肌力訓練,維持肌肉質量,避免肌少症造成跌倒等風險。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林頌凱指出,建議從個人平常有在做的運動開始,只要自己開心、沒有造成傷害、可以持續就可以從事。

「運動就像情人一樣,沒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適合的。」林宏遠補充。

健康代謝力是細胞創造好能量的基石。論壇從飲食及運動等生活型態醫學出發,點出通往健康的大門不在藥物使用,而是在於個人的日常習慣。能吃好、睡好、動好、心情好,充分維持細胞好能量,開啟身體自癒力,做自己健康的主人,達到預防甚至逆轉慢性病的效果。

•《康健》28天代謝覺醒生活挑戰營 11/28啟動強代謝

收藏了無數健康文章、追蹤專家總在實踐的最後一哩路卡關? 這次除了知識,給您「做到」的力量。

由營養師、奧運隊醫、睡眠、正念、毒物、心理頂尖專家,針對生活型態醫學的六大支柱:營養、運動、睡眠、紓壓修心、避免危害性物質、正向社會連結,規劃推出的「生活挑戰營」,搭配獨家設計的「行動工具包」,讓您在社群的陪伴下,養成終身受益的健康新習慣。>> https://pse.is/8aj24z

加入【康健雜誌 LINE 好友】,快速掌握健康新知!

生活型態醫學是什麼?了解生活型態醫學6方法輕鬆實踐

比醫學中心便宜600元!專家卻警告:不解決痛點,假日輕急症中心恐注定失敗

日本流感升溫,沖繩最嚴重!赴日前必看防疫6重點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