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坣娜胰臟癌逝 生前罹紅斑性狼瘡致癌風險高1.4倍
59歲歌后坣娜10月16日癌逝,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的她,傳3年前確診胰臟癌,醫師張家銘指出紅斑性狼瘡其實與胰臟癌有關係,患者整體癌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2%,胰臟癌風險更大增1.4倍,但胰臟癌是一種沉默的癌症,通常發現時已中晚期,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吃對食物、作息規律、情緒管理、做風險篩查,都能讓罹癌風險降低,而這對非紅斑性狼瘡患者的人,同樣適用。
北榮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在臉書指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內部打內部」的免疫混亂,免疫系統會把自身組織當作敵人攻擊,造成慢性發炎、組織損傷、細胞突變長期累積,增加癌症發生機率。
癌症風險 不只出現在一個器官
張家銘表示,過去曾有期刊統整全球近25萬名紅斑性狼瘡患者資料,發現他們整體癌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2%,因癌症死亡的風險也高出52%,且不會只出現在一個器官,而是全身性的,幾乎沒有地方能倖免。
4類癌症小心 胰臟癌風險增1.4倍
張家銘點出,紅斑性狼瘡患者有4類癌症發生機率特別高,其中胰臟癌在統計風險上增加了1.4倍,雖不是最高,但這卻是一種非常沉默、發現時往往已太晚的癌症。
●血液腫瘤:包括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而淋巴瘤的風險高出5倍以上。
●消化系統:肝癌、膽道癌、大腸癌、胰臟癌。
●泌尿與生殖系統:腎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
●其他:皮膚非黑色素癌、甲狀腺癌。
紅斑性狼瘡為何傷胰臟?
張家銘指出,紅斑性狼瘡患者長期發炎、服用免疫抑制劑,對胰臟的代謝功能都是負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會讓胰臟細胞處於反覆受損、修復、再受損的循環,更棘手的是,紅斑性狼瘡常伴隨粒線體能量代謝異常、氧化壓力升高,導致胰臟細胞的防護力被削弱。
吃對降低罹癌風險 非患者也適用
張家銘表示,改變生活習慣,能讓癌症風險「被調整」,就算非紅斑性狼瘡患者也適用。首先就是吃對食物來抗發炎,地瓜葉、薑黃、綠茶、深色蔬菜、藍莓都是好選擇,並攝取豆腐、魚類等蛋白質,精製糖、炸物、含酒精的東西少碰,防止免疫系統更暴走;每天固定睡眠時間、起床時間,幫助調整免疫節奏;做好情緒管理幫助免疫調節;預防性健檢與癌症風險篩查,也都能幫助早期發現。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兒科點值1點1元 專家:應放寬至18歲中職》陳晨威兩分炮助隊奪勝 樂天宣告聽牌羅志祥照顧病母笑就是孝
北榮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在臉書指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內部打內部」的免疫混亂,免疫系統會把自身組織當作敵人攻擊,造成慢性發炎、組織損傷、細胞突變長期累積,增加癌症發生機率。
癌症風險 不只出現在一個器官
張家銘表示,過去曾有期刊統整全球近25萬名紅斑性狼瘡患者資料,發現他們整體癌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2%,因癌症死亡的風險也高出52%,且不會只出現在一個器官,而是全身性的,幾乎沒有地方能倖免。
4類癌症小心 胰臟癌風險增1.4倍
張家銘點出,紅斑性狼瘡患者有4類癌症發生機率特別高,其中胰臟癌在統計風險上增加了1.4倍,雖不是最高,但這卻是一種非常沉默、發現時往往已太晚的癌症。
●血液腫瘤:包括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而淋巴瘤的風險高出5倍以上。
●消化系統:肝癌、膽道癌、大腸癌、胰臟癌。
●泌尿與生殖系統:腎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
●其他:皮膚非黑色素癌、甲狀腺癌。
紅斑性狼瘡為何傷胰臟?
張家銘指出,紅斑性狼瘡患者長期發炎、服用免疫抑制劑,對胰臟的代謝功能都是負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會讓胰臟細胞處於反覆受損、修復、再受損的循環,更棘手的是,紅斑性狼瘡常伴隨粒線體能量代謝異常、氧化壓力升高,導致胰臟細胞的防護力被削弱。
吃對降低罹癌風險 非患者也適用
張家銘表示,改變生活習慣,能讓癌症風險「被調整」,就算非紅斑性狼瘡患者也適用。首先就是吃對食物來抗發炎,地瓜葉、薑黃、綠茶、深色蔬菜、藍莓都是好選擇,並攝取豆腐、魚類等蛋白質,精製糖、炸物、含酒精的東西少碰,防止免疫系統更暴走;每天固定睡眠時間、起床時間,幫助調整免疫節奏;做好情緒管理幫助免疫調節;預防性健檢與癌症風險篩查,也都能幫助早期發現。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兒科點值1點1元 專家:應放寬至18歲中職》陳晨威兩分炮助隊奪勝 樂天宣告聽牌羅志祥照顧病母笑就是孝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分享您的觀點,與其他讀者互動
立即登入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