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中醫針藥調理 改善腦性麻痹遲緩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歲早產男童因水腦合併腦性麻痺,造成左側肢體僵硬與步態不穩,中醫門診安排四肢針灸與雷射針灸,搭配中藥調理脾胃持續治療1年。目前男童整體肌張力控制良好,跌倒次數大幅減少,不需再施打肉毒桿菌治療。另原過敏性鼻炎與反覆感冒也獲得改善。
腦性麻痺(CP)是兒童常見的發展性神經疾病之一,主要特徵是「非進行性腦損傷」,常因早產、周產期缺氧、新生兒腦室內出血、周腦室白質軟化症、感染或頭部外傷所致,嚴重影響孩童的動作、認知與生活品質。為此,衛福部推動「小兒腦性麻痺中醫門診加強照護專案」,讓中醫師依患童狀況進行個別化治療。
奇美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指出,此專案特色是可結合針灸、中藥、推拿、艾灸、藥浴等中醫療法,透過中醫治療改善體質、促進腦神經修復,達到「針藥並用、通督醒腦」的療效,配合傳統西醫復健物理、職能與語言治療等早期療癒課程,達到1+1大於2的效果。
莊照宇說,CP在全球盛行率約為每千名新生兒2~3人,每年國內新增約300位CP病人,其中早產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研究指出,出生週數愈小,腦傷與併發症的風險愈高。他說,小兒CP中醫治療強調「針藥並用、內外兼治」,核心理念是健脾益腎、通督醒腦,促進腦神經修復。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可根據個別患童的需求靈活組合,達到改善運動功能、提升免疫力與促進全身發展的效果。
莊照宇強調,雖然CP是非進行性疾病,但兒童的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具有高度可塑性,因此,早期介入治療效果最佳。中醫治療目的並非取代西醫,而是與西醫復健醫學形成互補,讓患童能在跨領域整合下獲得最大治療效益。
6歲早產男童因水腦合併腦性麻痺,造成左側肢體僵硬與步態不穩,中醫門診安排四肢針灸與雷射針灸,搭配中藥調理脾胃持續治療1年。目前男童整體肌張力控制良好,跌倒次數大幅減少,不需再施打肉毒桿菌治療。另原過敏性鼻炎與反覆感冒也獲得改善。
腦性麻痺(CP)是兒童常見的發展性神經疾病之一,主要特徵是「非進行性腦損傷」,常因早產、周產期缺氧、新生兒腦室內出血、周腦室白質軟化症、感染或頭部外傷所致,嚴重影響孩童的動作、認知與生活品質。為此,衛福部推動「小兒腦性麻痺中醫門診加強照護專案」,讓中醫師依患童狀況進行個別化治療。
奇美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指出,此專案特色是可結合針灸、中藥、推拿、艾灸、藥浴等中醫療法,透過中醫治療改善體質、促進腦神經修復,達到「針藥並用、通督醒腦」的療效,配合傳統西醫復健物理、職能與語言治療等早期療癒課程,達到1+1大於2的效果。
莊照宇說,CP在全球盛行率約為每千名新生兒2~3人,每年國內新增約300位CP病人,其中早產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研究指出,出生週數愈小,腦傷與併發症的風險愈高。他說,小兒CP中醫治療強調「針藥並用、內外兼治」,核心理念是健脾益腎、通督醒腦,促進腦神經修復。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可根據個別患童的需求靈活組合,達到改善運動功能、提升免疫力與促進全身發展的效果。
莊照宇強調,雖然CP是非進行性疾病,但兒童的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具有高度可塑性,因此,早期介入治療效果最佳。中醫治療目的並非取代西醫,而是與西醫復健醫學形成互補,讓患童能在跨領域整合下獲得最大治療效益。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分享您的觀點,與其他讀者互動
立即登入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