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不只要補人力!台大兒醫聯手10家醫院,要讓年輕醫師看見未來

編輯部
2天前
1 瀏覽
不只要補人力!台大兒醫聯手10家醫院,要讓年輕醫師看見未來
台大醫院徵求兒科加護病房值班主治醫師的徵才文,引發網路熱議與連日報導。事實上,台大醫院總共需要18位兒科醫師,以及10~20位個管師或護理師。卯起來徵才不只為彌補人力斷層,更重要的是,與全台10家醫院攜手努力,要讓年輕人看到:兒童醫療是一條值得走的路。

下午4點多,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才剛從加護病房出來,就趕忙接起記者電話,配著遲來的午餐,十幾分鐘後又被call去忙了。這是台灣兒童急重症醫師的日常,人力缺口讓各大醫院兒科最資深的主任、主治醫師,正經歷一年比一年深的人力斷層。

2024年,全台兒科住院醫師只招募到75人,佔不到總名額的6成,是歷年最低,今年也只招到91人,還是歷年第2低。「1年招不滿,後續至少會有3~5年都缺人,」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歐良修表示,缺口還在持續擴大,即使現在年年滿招,也要5年以上才能回歸正常。

目前兒科的困境是住院醫師招不滿,訓練完也留不住。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證實,該院住院醫師雖穩定招收,但今年4個兒科總醫師恐怕都留不住。服務於林口長庚醫院的歐良修也說,以前兒科住院醫師有8成以上會留下來,今年卻非常少。

多年前曾有一波「5大皆空」危機,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急診科等5科住院醫師人力拉警報。當時靠每月薪資加1萬、保障值班不過勞等措施度過危機,但近年這次人力荒,卻像一個打不開的死結。

兒科住院醫師不足,就沒有足夠的人力值班,許多主治醫師值班時,獨自鎮守整個加護病房,承受的壓力非常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大醫院兒科今年對外招募3~4個「住院型院聘主治醫師」。呂立表示,兒科往年都自行募款,以專案方式聘任值班主治醫師,不是正式編制,待遇福利不夠好,今年院方讓兒科比照外科和內科,首度招收正式編制的住院型院聘主治醫師。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則表示,資深兒科醫師陸續退休,但補人沒那麼簡單,養成教育、經驗精進、專業成熟,都需要時間。住院型院聘主治醫師主要工作是值班,其餘時間可以看門診、研究、進修,以後發展空間很寬廣。

然而,薪資仍是關鍵,可能因此阻卻不少人。雖然住院型院聘主治醫師的值班費加上底薪有24萬左右,但網路上議論指稱,值班小兒加護病房工作強度很高,月薪起碼要40~50萬。「坦白講,這數字已經比很多資深兒科主治醫師都還要高,」呂立分析,做急、重症有道德光環、成就感,但這份工作需承擔爆表的風險和壓力,卻沒有反映在薪酬上,就像是「做功德」。

「現在的問題是相對剝奪感,」歐良修分析,以前跟理工科、牙科比,醫師收入不差,但現在物價、房價跟以前不一樣,薪資卻久久沒有調整,每個人的實質收入都更薄,年輕人看到有些工作很輕鬆,生活又過得好,就會思考為什麼要投入急重症醫療?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支撐到現在。或許是看到孩子家長這麼辛苦,求助無門,既然我有機會幫助孩子,就希望為孩子的生命帶來光明和機會,我也很謝謝這些孩子和家庭,讓我參與他們的生命,」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說。

台大醫院醫師薪水是私人醫院的三分之一、榮總體系的二分之一,呂立無奈地說,年輕人講求CP值,如果要以賺錢為標準,當醫師的CP值很低。CP值高的工作有更多,基層醫療也有其意義和價值,但「如果醫師都只想做基層,重病的人要找誰?」這個擔憂,是醫院兒科醫師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李旺祚感嘆,老一輩的使命感,已經不能拿來要求年輕人,不能怪年輕人選擇「直美(跳過專科訓練,直接投入醫美產業)」,只能努力開創更多可能性、創造好的路。

為解決愈來愈艱鉅的人力缺口,台大兒童醫院規劃擴大招募。除了招募3~4個住院型院聘主治醫師,台大兒醫也正在對外招募的14個專案型主治醫師,以及10~20個護理師和管理師,以執行為期5年的健康台灣深耕計劃。專案主治醫師需要分工,有的人發展智慧醫療及遠距醫療,有的人建置台灣兒童疾病資料庫,但共通的工作重點,就是支持兒童醫療網深耕計劃的運作。

「醫事司現行的優化兒童醫療網很難跨區收治,台大兒醫深耕計劃可以補足,」李旺祚表示,深耕計劃要建構台灣兒童醫療網,第一波加入聯盟有花蓮慈濟醫院、羅東博愛醫院、永和耕莘醫院、台大金山分院,北市聯醫婦幼院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桃園敏盛醫院、台大新竹分院、台大雲林分院、澎湖惠民醫院。

醫療網的運作會遵守分級醫療原則,以醫學中心和兒童醫院為中心,將急重症罕病的收治中心化,而健保給付則要大幅提升,讓他們能夠更放心、更沒有後顧之憂地照顧兒童。上述醫院收到兒童個案,可以透過專線跟台大兒醫的主治醫師討論,還有智慧醫療團隊提供遠距評估。

長期受到忽視的兒童長照,也在這次深耕計劃當中獲得支持。李旺祚表示,目前北市聯醫婦幼院區已開設兒童長照病房,台大金山醫院也在興建中,將投入更多資源支持需要長期照顧的重症兒家庭。中小型醫院可以把重點放在較健康兒童的預防醫學,包括衛教、心理、過動、肥胖,「兒科醫師還有好多事情可以做,」他說。

李旺祚希望這些努力,讓對兒科有興趣的年輕人看到希望。喜歡挑戰困難的人可以留在醫學中心,不想要這麼高強度工作者,到中小型醫院照顧較健康兒童。「一個人訓練完,如果看得到未來,怎麼會想要走直美?我們要讓年輕人看到可以走的路,他們才會願意留下來,」他強調。

雖然看似前景看好,但畢竟沒錢萬萬不能。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日前公開宣示,明年總額要匡列249億用於兒科發展,不過歐良修提醒,「如果醫院和診所一起提升,醫院還是不足以吸引人,」兒童醫療是國家基礎建設,不能再靠總額,必須像國防軍備一樣,正式編列預算支持。

歐良修警告,人力斷層勢必帶動醫療品質下滑,兒科和急重症科都已經擋不住這個危機,而危機造成的傷害,最終會回到社會大眾身上,「還留在醫院的人,都是希望撐到看見事情變好的一天,但如果一直看不到希望怎麼辦?就要讓兒科倒了嗎?」面對問題,大破大立,才有機會力往狂瀾。

註:總醫師(Chief Resident,簡稱CR)是在醫院各科別中,由資深住院醫師在受訓最後1~2年擔任的行政職位,負責處理科部的醫療行政業務、協調人力、以及協助教學工作。

(本文諮詢專家: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歐良修、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

加入【康健雜誌 LINE 好友】,快速掌握健康新知!

打瘦瘦針減掉10公斤,卻走不動了?骨科醫:同步做到2件事,才能保住肌肉

狂吃菜、喝水還是便秘?腸道菌失衡才是關鍵,醫教3招讓腸道動起來

新型A流症狀解析:新型A流潛伏期、傳染力、重症、多久會好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