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腸病毒18重症8死創六年最高 4天大女嬰感染住院3周

編輯部
22小時前
1 瀏覽
腸病毒18重症8死創六年最高 4天大女嬰感染住院3周
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一名出生僅4天大的女嬰,住院長達三周。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18例重症病例,其中8例死亡,且都是感染「新生兒殺手」伊科病毒11型(16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創下6年來同期最高。

疾管署統計,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8478人次,較前一周8994人次下降5.7%;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1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8例死亡),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16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5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的一名腸病毒重個案,為居住在北部的4天大女嬰,出生為早產,十月初出生後,收治在嬰兒室觀察,4天大時出現心博過素、發燒,抽血發炎指數上升,發現為腸病毒併發重症轉到加護病房治療,經實驗室檢驗確定感染克沙奇A16型,住院兩周後轉到一般病房,持續住院三周終於在今天出院。

疫情調查發現,女嬰同住接觸者中,有兩人九月底感染腸病毒,母親產前沒有症狀,但生產後出現腸病毒感染症狀,推測孕產期間感染。林詠青提醒,腸病毒疫輕雖然逐漸下降,但社區中還是有傳播風險。有疑似感染症狀還是要儘早就醫。

疾管署表示,腸病毒感染全年皆有可能發生,且易於家庭及人口密集機構內傳播,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保持警覺,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教導孩童正確以肥皂勤洗手。照顧者應落實手部及呼吸道衛生與環境清消,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消毒效果有限,一般環境消毒建議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含氯漂白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市售家庭用漂白水),環境、器具等用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即可完成消毒,並注意環境通風。

準媽媽產前儘量避免出入人多擁擠或通風不良處所,並避免接觸有症狀人士,產前14天若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燒、呼吸道症狀及腹瀉等,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中信盃黑豹旗》辜仲諒勉勵選手遇強則強 展現台灣精神TPBL》無視22失誤 海神賞國王3連敗補破網 調降旅客入境食品數 西濱設消毒站 台東禁運至11/26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