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Ebury稱日本需鼓勵資金回流,遏制日圓貶值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為中小企業提供國際支付、外匯和國際現金管理平台的服務商Ebury認為,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日本財務大臣片山皋月讓日圓升值的雄心可能面臨挑戰。市場策略主管Matthew Ryan表示,片山皋月此前曾指出,她認為日圓兌美元匯率在120-130水準是合適的。然而,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對安倍經濟學的推崇無助於推高日圓。雖然日本政府加大財政刺激的計畫應該對股市有利,但這也同時加劇了對於公共財政狀況的擔憂,並削弱了對於日本央行升息的預期。日本政府債務沉重,近期日圓拋售使情況更加惡化。因此,這並非過去那種當局有意透過日圓貶值來刺激經濟成長的情形。相反的,日本需要鼓勵日圓資金回流,這需要一個對外國投資者具有吸引力的經濟與企業環境,而近期美元計價資產表現強勁。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與日本財務大臣片山皋月(Satsuki Katayama)首度面談後,對首相高市早苗的擴張性財政路線給予正面評價,認為延續安倍經濟學精神的「高市經濟學」正在發揮效果,並與日股創新高相互呼應。貝森特會談開場即以「很榮幸在指數突破5萬點的這一天抵日」致意,點名日經225指數週一收在歷史新高之上,顯示海內外資金對日本企業盈利與政策組合的信心回升,股市風險偏好延續升溫。片山皋月轉述,雙方並未深入討論貨幣政策細節,亦未就9月簽署的美日外匯聯合聲明做延伸說明;貝森特此番表態聚焦財政與成長敘事,未觸及市場高度關注的弱勢日圓與匯率波動議題,等同淡化短線匯價變數對雙邊經貿的干擾。「高市經濟學」以擴張性財政、供給面改革與產業投資為主軸,疊加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活化措施,意在推動設備投資與實質薪資改善,形成企業獲利-投資-薪資的正向循環,並吸引長線資金加碼日本資產。市場人士表示,華府對東京的成長導向路線給出背書,有助降低外資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折價;後續觀察重點在於日本是否加速落實中期財政框架、擴充關鍵產業投資與稅制誘因,以及在不明說干預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企業本財報季有機會交出多年來最佳的盈利成長成績單。然而,全神貫注於中美之間緊張局勢的股市交易員卻表示,如果貿易談判進展不順,盈利回升對市場意義不大。根據中國最大券商之一中金公司估計,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月內,中國境內上市企業的利潤年比值成長5.8%。這將是自2021年第二季以來的最大增幅,而上一季度增幅為1.6%。中國內地股市一路飆升,截至9月基準滬深300指數已連續五個月上漲。儘管其漲勢因10月初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再度爆發戛然而止,但是中美兩國為舒緩摩擦所做的努力幫助股市恢復上升,反映出地緣政治對市場的巨大影響。中美兩國最高談判代表週末表示,雙方就一系列爭議問題達成初步共識,這激勵股市週一上漲。對投資者而言,比業績更重要、也更近在眼前的是週四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重要會晤。Lombard Odier Singapore Ltd宏觀策略分析師Homin Lee表示,雖然對盈利看法的溫和改善在邊際上有所幫助,但我們認為,有關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大環境,以及與人工智能AI繁榮相關的交易,是中國股市更具影響力的驅動因素。股市觀察人士還指出利潤復
【財訊快報/陳孟朔】在本週四(30日)川習會前,美中雙方連番釋出緩和訊號,風險偏好全面升溫,亞股週一集體飆高,在日、台和韓國三地股市齊破頂後,中國A股主要股指齊收高。其中,滬指漲1.18%,續創十年又三個月新高,與4,000點關口只差臨門一腳。深市、創業板和科創50指數依序漲1.51%、1.98%和1.50%。算力硬體與記憶體晶片雙引擎點火。收盤時,滬指漲46.63點或1.18%,連三紅,收報3,996.94點為2015年7月24日以來最高,日高在3,999.07點;深證成指報13,489.40點,漲1.51%;創業板指報3,234.45點,勁升1.98%;科創50指;數報1,484.21點,漲1.50%。兩市個股漲多跌少,上漲逾3,300檔。記憶體鏈條高歌猛進,江波龍飆逾15%創歷史新高,德明利漲停;時空科技、兆易創新、中電港等同步漲停。與此同時,產業鏈透露部分原廠的部分DRAM與Flash產品出現暫停報價跡象,結合上週五美股記憶體概念再度狂飆的外溢效應,情緒與景氣預期共振推升類股彈性。算力硬體全面沸騰,金字火腿、景旺電子等多檔漲停,AI PC、電子化學品與小金屬同步走強,資金在「伺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玉米進入史上最大豐收年,卻未帶來喜悅:價格因供過於求續處多年低位,農場現金流惡化,農業經濟徘徊在衰退邊緣。中西部農民為了撐過資金壓力,只能以更高單產「拼量救價」,但在作物長勢普遍良好的情況下,這招反成反效果。在貿易結構轉變與長年關稅政策衝擊下,農戶槓桿升溫,農場部門債務規模今年料再創新高。中國今年未採購新作大豆,與去年占美國大豆出口45%的比重形成鮮明對比;面對需求轉弱,許多農民改種比例較高、內需更穩定的玉米,押寶墨西哥、加拿大買盤、乙醇與飼料需求,結果遇上溫和氣候、產量全面開花,價格進一步走低。數據面也引發信任危機;川普政府推動部會瘦身,逾1.5萬名農業部員工離職,外界憂心官方農情與產量統計的連續性與品質。部分氣候資料下架、貿易報告延宕與措辭調整,更放大市場對「報告是否低估風險或延遲反映」的疑慮。雖然農業部強調服務能力未受影響,但在政府停擺導致多項數據暫停更新後,期現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面臨挑戰。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媒報導,中證監主席吳清週一在金融街論壇發言表示,於風險重定價與資產再平衡進行時,穩健與均衡正成為資產配置首要原則,「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已成國際投資人共識;A股、港股等中國資產的配置價值持續被重估。吳清預告多項開放與協同改革,將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提升境外上市備案質效,深化內地與香港市場務實合作,推動在岸與離岸聯動發展,為跨境資金提供更高效率的制度承載力。在引資制度上,中證監提出《合格境外投資人制度優化工作方案》,包括優化QFII准入管理、提高投資運作效率、擴大投資範圍等;並以「高效辦成一件事」加速資格審批與開戶、對配置型外資設置綠色通道,兩項措施當天即刻落地,直指外資入市痛點。境內市場改革方面,將啟動深化創業板改革,設計更契合新興與未來產業的上市標準,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企業的包容度與精準服務。同時推進公募基金改革,強化企業年金與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的長週期考核,完善長期投資產品與風險管理工具,夯實「長錢長投」生態。監管基調上,中證監發布強化中小投資人保護的若干意見,推出23項務實舉措;並落實「四早處置」機制以防範市場大幅波動,對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從嚴打擊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日本投資集團軟銀(SoftBank,9984.T)董事會已批准第二筆225億美元資金,用以完成對OpenAI合計300億美元的投資安排;但前提是OpenAI需完成公司重組,為未來上市鋪路。此筆資金同時被視為填補今年4月啟動、總額約410億美元的融資輪缺口。據了解,軟銀今年4月先行承諾出資100億美元,並在12月追加承諾300億美元,但明確設定條件:若OpenAI未能在年內轉為以營利為主體的公司架構,投資總額將下修至200億美元。此次批准的225億美元,屬於完成既定300億美元承諾所需的「尾款」。市場關注重點在兩項關鍵里程碑:第一,OpenAI的法人與治理結構如何由非營利主體過渡至營利公司,以符合大型機構投資與資本市場要求;第二,上市時程與市場窗口是否配合AI資本開支周期,避免估值與監管不確定性放大折價。若重組順利且融資輪如期落地,約410億美元的整體資本將強化OpenAI在模型訓練、推理基礎設施與自研加速卡供應鏈上的長期投入,亦可能牽動雲端供應商、晶片設計與代工廠的中長期訂單結構。反之,一旦重組延宕或監管審查趨嚴,投資規模下修至200億美元的風險需納入情境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電子商務業者美團計畫融資約30億美元,這將是該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常規債券發行,因該公司在中國國內的外賣市場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美團週一在一份交易所文件中表示,公司方面正計畫發行美元和人民幣優先票據,並將把所得款項用於現有離岸債務的再融資和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團正計畫發行約20億美元的美元票據和相當於10億美元的離岸人民幣債券,最快可能於週二上市。知情人士補充稱,具體細節可能會根據投資者的反應進行調整。對此,美團方面拒絕置評。美團將有一支利率為2.125%的7.5億美元債券於週二到期,而下一筆主要離岸付息債券將於2028年到期。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受訂單強勁成長推動,美國10月份企業活動擴張速度創下今年以來第二高。為刺激銷售,企業在定價方面更加克制。標普全球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綜合產出指數初值上漲近1點,至54.8。該指數高於50榮枯分水嶺,表明經濟活動處於擴張區間。這份數據的分項指標顯示,10月份新訂單綜合分項指標升至54.2,為今年以來最高水準。訂單成長主要受到製造業訂單量創去年2月以來最強勁增幅推動。服務業方面,新業務擴張也創下2024年底以來最大成長。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的首席商業經濟專家Chris Williamson在聲明中表示,數據表明第四季開局經濟成長持續強勁,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商業活動均呈現出加速態勢。不過,調查報告的細分數據呈現出更多分化跡象。雖然工廠產出成長有所加快,但製造業就業分項指標降至三個月低點。服務業就業成長僅略快於前月。本月衡量原物料支付價格的綜合指標小幅上升,但仍維持在60.8的高點。相較之下,銷售價格指標增速為六個月以來最慢,Williamson指出,這表明企業正在通過價格競爭來爭取訂單。與此同時,訂單積壓情況基本停滯,出口新訂單出現六個
【財訊快報/劉敏夫】紐約金價上週五下跌,並結束了連續九週的漲勢。在經歷一波將其推入超買區間的強勁漲勢之後,上週市場出現了急劇回調。紐約12月份黃金期貨價格下跌7.80美元或0.19%,報每盎司4,137.80美元。紐約黃金現貨價格下挫13.23美元或0.32%,報每盎司4,113.05美元。10月20日現貨金價格一度觸及4,381.52美元,創歷年新高。累計上週黃金期貨價格週線下跌了有1.79%;黃金現貨價格週線則是滑落3.26%,雙雙週線中斷過去九週連續上揚升勢。儘管上週五金價收跌,但是當日美國公佈的通膨數據弱於預期,強化了對聯準會進一步放鬆政策的押注,推動金價收窄跌幅。投資者繼續權衡中美關係改善的前景。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定於本週會面,以紓緩貿易緊張局勢。若達成協議,將有助於緩和推動了避險需求的地緣政治緊張態勢。黃金自8月中旬開啟了一波凌厲漲勢,並在上週一升至每盎司4,381.52美元的歷史新高,但隨著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漲勢在次日戛然而止。根據金融媒體匯編的數據,這一回落與黃金ETF出現的大規模資金外流同時發生,該類基金上週三按噸計的單日降幅為五個月來最大。Saxo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隨著美國和中國的經貿談判取得進展,美、中這全球兩大經濟體在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即將達成協議的希望升溫,大豆和其他穀物價格大幅上升。週一芝加哥大豆期貨一度上漲1.7%,創下五個月高點。此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根據美、中兩國即將敲定的協議,中國將「大規模」採購大豆這種油料作物。小麥期貨和玉米期貨也同步走強。中美談判代表上週末就包括農產品貿易在內的一系列議題達成基本共識。在此基礎上,兩國元首川普和習近平將有機會最終敲定協議,從而舒緩全球市場緊張局勢。預計兩人將於本週稍晚時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舉行會晤。Cornucopia Agri Analytics的策略分析師Tobin Gorey表示,在涵蓋從晶片到稀土的全面貿易協議之外,大豆交易將成為給川普的另一個「甜頭」。GOrey指出,由於中國已從巴西和阿根廷採購了大量大豆,其短期需求不大。但應該看到某個時點的遠期銷售回升。當前市場核心問題是時機,而非規模。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媒報導,聞泰科技(600745.SS)於上週五(24日)發表最新財報坦言,若無法在2025年底前重新取得晶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的控制權,公司的收入、利潤與現金流將面臨「階段性下調」風險,凸顯荷蘭政府接管事件對營運可見度的壓力與不確定性升高。公司表示,安世事件的走向與潛在影響目前難以具體量化,半導體業務能否延續前三季的成長動能存疑。管理層直指,若控制權未能及時恢復,將牽動產能配置、研發節奏與客戶訂單黏著度,進而反映在毛利率與營運現金循環上。基本面方面,受惠產品線需求維持強勁,聞泰第三季利潤優於市場預期,晶片業務收入按年成長12.2%,顯示核心產品組合仍具韌性。不過,在控制權不確定下,成長與獲利的延續性恐遭折價評估,資本市場對評價區間可能轉趨保守。安世半導體作為重要的晶片供應商,廣泛切入車用等下游客戶鏈條。若控制權無法快速明朗,一方面恐影響既有車廠的供應穩定性預期,另一方面也可能迫使公司調整出貨結構與交期策略,對應短期營運波動與中期市占維護的雙重挑戰。
【財訊快報/陳孟朔】國際金價今年來頻頻改寫天花板,在臨近4400點天價前升勢止步,短線出現回調勢之際,資金、倉位與人力同步加碼,華爾街與實物貿易圈掀起罕見的人才爭奪戰。外電報導,交易公司、對沖基金與銀行密集獵才,專業黃金交易員一躍成為「稀缺資產」,薪酬待遇與簽約獎金水位齊聲上調。傳統由大型銀行主導的黃金交易席位,正被實物貿易商與對沖基金快速瓜分。多家全球型大宗貿易商近月組建或擴編貴金屬交易團隊,銀行端雖仍握有報價與清算優勢,但「人少坑多」的結構性缺口迅速外溢至買方與產業端,形成跨市場搶人潮。獵人頭機構指出,實物貿易公司的黃金交易員獎金水位已可較銀行同級職位高出2到3倍,且簽約條件更具彈性(含利潤分成、風控參數話語權與地域配置自由度),使得資深交易員與量化風控人才加速流動,首次實現與能源、金屬等其他大宗品交易員「同檔位」的回報。另一方面,過去十年銀行壓縮現貨團隊、部分資深交易員退休,加上畢業生傾向投入量化與科技崗位,實物貴金屬交易員的人才池持續縮水。如今在避險需求升溫、央行增持與ETF申購回暖的「三重支撐」下,黃金流動性擴張與期限結構變化,進一步加劇對定價、套保與庫存管理複合型人才的渴求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引述花旗銀行發表的最新策略指出,中國「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在海外關稅與壁壘升溫之際,更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以科技自立自強與內需提振為雙核心,預期科技、旅遊、醫療保健、保險與新能源等關鍵行業將成主要受益者,並維持對港股與中國市場的積極看法。會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列為前三大目標,與「十四五」主軸一致,但在優先序上調整「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性,由第5梯位提前,意在對沖外部環境不確定並強化要素流動與制度型開放。政策抓手聚焦兩端:供給側以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鏈升級與新質生產力培育為主;需求側以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卡點為重。花旗認為,科技創新與內需回暖將形成「雙輪驅動」的結構性行情框架。板塊配置上,花旗續看好AI與高端製造產業鏈、綠色能源與儲能、醫療服務與創新藥、旅遊出行與線上平台,以及保險等金融護城河資產;在H股重點個股上,名單包括恒瑞醫藥(01276.HK)、舜宇光學(02382.HK)、ASMPT(00522.HK)、騰訊(00700.HK)、友邦
【時報-台北電】隨著美元走強及中美兩國貿易緊張局勢緩和,除打壓貴金屬避險需求外,市場參與者亦等待本周晚些時候的主要央行會議,令盤中金價走勢續跌;截至台北時間10月27日上午10點25分止,貴重金屬亞洲電子盤如下: 12月黃金下跌45.3美元,報每盎司4092.5美元。 12月白銀下跌0.326美元,報每盎司48.260美元。 1月鉑金下跌1.9美元,報每盎司1599.7美元。 12月鈀金下跌18.70美元,報每盎司1462.50美元。(編輯:王聖為) (商品行情網)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兩黨就撥款法案僵持不下,政府停擺進入第4週,華府出現「權力移轉」的爭議聲浪:白宮在停擺期間凍結部分對藍州與地方的聯邦資金、並調撥資源以確保軍人與持槍執法單位薪資不受影響,此舉被批評為在實務上弱化國會「錢袋子」的憲法權力,衝擊三權分立的平衡。共和黨目前同時掌控參、眾兩院,但在臨時撥款與配套條件上仍無法與民主黨達成共識,導致新財年自10月1日開啟即陷入停擺。民主黨陣營堅持,同步處理即將在年底到期的醫療補助與相關補貼,否則不會為恢復政府開門投票;共和黨則主張先通過短期撥款,之後再談結構性議題。在行政權積極介入下,華府資金流向出現「選擇性保障」:軍人、移民與邊境執法及部分聯邦警務人員的薪資被優先確保,其他聯邦雇員與機構則面臨無薪與停工。國會內部的憂慮升高,認為即便日後達成撥款協議,行政部門仍可能以「調撥」、「凍結」等手段改寫立法者的預算意旨,削弱國會對支出的實質掌控。政治風險同步擴散至民生與市場層面:若停擺延續,統計數據發布持續「開天窗」,使聯準會與財政部門難以精準校準政策;同時,糧食補助與部分福利計畫面臨斷裂壓力,地方政府與慈善體系被迫啟動緊急預案,企業端亦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德國央行行長Joachim Nagel表示,希望歐洲能夠破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僵局,但也要準備在必要時採取堅決行動。Nagel上週五在柏林全球對話會議上表示,他認為這個報復問題,最終得由政治來決定。最好是就如何管理整個局勢找到一種共識,一種共同的諒解。但Nagel接著表示,如果報復是最後的手段,那麼,我們必須堅強,也必須做出大膽的決定。歐洲越來越擔心中國的限制性貿易措施,也在竭力保護其產業免受補貼競爭所帶來的過剩產能衝擊。北京最近還宣布了對稀土實施新的嚴格出口管制。Nagel表示,他希望還是有一些回旋餘地的,或許還能找到某種合作精神。如何處理與中國之間的局勢?還有時間去解決。我們拭目以待。德國外交部長Johann Wadephul剛剛取消了他的第一次正式訪中行程,聲稱安排上有衝突。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金融投資交易平台Capital.com方面表示,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將利多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股市,尤其是在關稅降低的情況下。Capital.com駐墨爾本資深市場分析師Kyle Rodda表示,中國仍處於低迷、可能是通縮的狀態。貿易增加和貿易不確定性降低帶來的經濟活動提振將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而且可能惠及整個地區。Rodda補充稱,潛在協議將給全球貿易和經濟活動刪除一個制約因素,並將改善市場情緒。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德國第四季度初企業信心升至2022年以來最強水準,增強了人們對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終於擺脫兩年萎縮的樂觀期待。週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IFO德國企業預期指數從9月修正後的89.8,向上攀升至91.6,高於經濟專家預估中值的90。Ifo總裁Clemens Fuest在聲明中表示,企業仍然對明年經濟復甦抱有希望。不過,目前經營狀況的評估結果略差一些。10月份IFO企業現況評估指數由前月的85.7,向下降至85.3,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86.0。
【財訊快報/劉敏夫】香港股市上週五走升,主要因為中國方面表示,在「十五五」時期將大幅提高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帶動科技相關業者股價行情,大盤也受到提振。收盤時,恆生指數上揚192.17點或0.74%,成為26,160.15點;恆生中國企業股指數則是上漲63.20點或0.68%,成為9,363.94點。恆生指數四大類股指數悉數上揚,其中工商業類股指數上漲0.98%,表現最好,其餘類股表現分別為,地產類股指數上揚0.52%,公共事業類股指數揚升0.34%,金融類股指數則是上升0.33%。市場分析師表示,中國科技、綠色能源與航太軍工類股有機會受益於新五年規劃。招商證券方面指出,四中全會公報中科技及消費表述增多,後市風格或偏向小型股。在各股表現方面,中芯國際股價上漲8.04%;中國宏橋集團股價揚升4.29%;龍湖集團股價下跌2.13%;石樂集團股價下滑3.90%。
【財訊快報/陳孟朔】在美中貿易協議樂觀情緒帶動下,歐股連兩天小漲0.6%後,週一再追高0.22%,連續兩天破頂;道瓊歐洲600指數收高1.27點至577.03點,與日高的577.26點相近,日低在575.31點。二十大類股有九類上漲,銀行和科技股各漲1.23%和1.17%最旺,化學股跌1.02%是賣壓中心。英國富時100指數小漲0.09%,與大盤同樣連續兩天破頂、德國DAX指數漲0.28%、法國CAC 40指數漲0.16%、義大利富時MIB急漲1.00%表現出色、西班牙IBEX 35指數漲0.87%,表現同樣相對亮眼。題材股方面,匯豐控股倫敦股價受第三季財報前一次性撥備消息影響,早盤一度挫2.4%,終場回穩收平;權值金融走強支撐義股相對領先,歐洲科技族群延續多頭格局,抵消醫療保健的壓力。消息面上,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本週於亞太經合會場邊會晤,雙方官員釋出情勢緩和訊號,市場憧憬暫時休戰協議成形,助攻歐股續創高檔區間。匯市與商品對風險資產的牽動同步降溫。市場人士關注聯準會(Fed)週三結束為期兩天例會後的最新決議,市場普遍押注降息25個基點,關注主席鮑威爾發表的後續指引。與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與日本財務大臣片山皋月(Satsuki Katayama)首度面談後,對首相高市早苗的擴張性財政路線給予正面評價,認為延續安倍經濟學精神的「高市經濟學」正在發揮效果,並與日股創新高相互呼應。貝森特會談開場即以「很榮幸在指數突破5萬點的這一天抵日」致意,點名日經225指數週一收在歷史新高之上,顯示海內外資金對日本企業盈利與政策組合的信心回升,股市風險偏好延續升溫。片山皋月轉述,雙方並未深入討論貨幣政策細節,亦未就9月簽署的美日外匯聯合聲明做延伸說明;貝森特此番表態聚焦財政與成長敘事,未觸及市場高度關注的弱勢日圓與匯率波動議題,等同淡化短線匯價變數對雙邊經貿的干擾。「高市經濟學」以擴張性財政、供給面改革與產業投資為主軸,疊加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活化措施,意在推動設備投資與實質薪資改善,形成企業獲利-投資-薪資的正向循環,並吸引長線資金加碼日本資產。市場人士表示,華府對東京的成長導向路線給出背書,有助降低外資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折價;後續觀察重點在於日本是否加速落實中期財政框架、擴充關鍵產業投資與稅制誘因,以及在不明說干預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企業本財報季有機會交出多年來最佳的盈利成長成績單。然而,全神貫注於中美之間緊張局勢的股市交易員卻表示,如果貿易談判進展不順,盈利回升對市場意義不大。根據中國最大券商之一中金公司估計,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月內,中國境內上市企業的利潤年比值成長5.8%。這將是自2021年第二季以來的最大增幅,而上一季度增幅為1.6%。中國內地股市一路飆升,截至9月基準滬深300指數已連續五個月上漲。儘管其漲勢因10月初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再度爆發戛然而止,但是中美兩國為舒緩摩擦所做的努力幫助股市恢復上升,反映出地緣政治對市場的巨大影響。中美兩國最高談判代表週末表示,雙方就一系列爭議問題達成初步共識,這激勵股市週一上漲。對投資者而言,比業績更重要、也更近在眼前的是週四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重要會晤。Lombard Odier Singapore Ltd宏觀策略分析師Homin Lee表示,雖然對盈利看法的溫和改善在邊際上有所幫助,但我們認為,有關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大環境,以及與人工智能AI繁榮相關的交易,是中國股市更具影響力的驅動因素。股市觀察人士還指出利潤復
【財訊快報/陳孟朔】在本週四(30日)川習會前,美中雙方連番釋出緩和訊號,風險偏好全面升溫,亞股週一集體飆高,在日、台和韓國三地股市齊破頂後,中國A股主要股指齊收高。其中,滬指漲1.18%,續創十年又三個月新高,與4,000點關口只差臨門一腳。深市、創業板和科創50指數依序漲1.51%、1.98%和1.50%。算力硬體與記憶體晶片雙引擎點火。收盤時,滬指漲46.63點或1.18%,連三紅,收報3,996.94點為2015年7月24日以來最高,日高在3,999.07點;深證成指報13,489.40點,漲1.51%;創業板指報3,234.45點,勁升1.98%;科創50指;數報1,484.21點,漲1.50%。兩市個股漲多跌少,上漲逾3,300檔。記憶體鏈條高歌猛進,江波龍飆逾15%創歷史新高,德明利漲停;時空科技、兆易創新、中電港等同步漲停。與此同時,產業鏈透露部分原廠的部分DRAM與Flash產品出現暫停報價跡象,結合上週五美股記憶體概念再度狂飆的外溢效應,情緒與景氣預期共振推升類股彈性。算力硬體全面沸騰,金字火腿、景旺電子等多檔漲停,AI PC、電子化學品與小金屬同步走強,資金在「伺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玉米進入史上最大豐收年,卻未帶來喜悅:價格因供過於求續處多年低位,農場現金流惡化,農業經濟徘徊在衰退邊緣。中西部農民為了撐過資金壓力,只能以更高單產「拼量救價」,但在作物長勢普遍良好的情況下,這招反成反效果。在貿易結構轉變與長年關稅政策衝擊下,農戶槓桿升溫,農場部門債務規模今年料再創新高。中國今年未採購新作大豆,與去年占美國大豆出口45%的比重形成鮮明對比;面對需求轉弱,許多農民改種比例較高、內需更穩定的玉米,押寶墨西哥、加拿大買盤、乙醇與飼料需求,結果遇上溫和氣候、產量全面開花,價格進一步走低。數據面也引發信任危機;川普政府推動部會瘦身,逾1.5萬名農業部員工離職,外界憂心官方農情與產量統計的連續性與品質。部分氣候資料下架、貿易報告延宕與措辭調整,更放大市場對「報告是否低估風險或延遲反映」的疑慮。雖然農業部強調服務能力未受影響,但在政府停擺導致多項數據暫停更新後,期現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面臨挑戰。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媒報導,中證監主席吳清週一在金融街論壇發言表示,於風險重定價與資產再平衡進行時,穩健與均衡正成為資產配置首要原則,「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已成國際投資人共識;A股、港股等中國資產的配置價值持續被重估。吳清預告多項開放與協同改革,將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提升境外上市備案質效,深化內地與香港市場務實合作,推動在岸與離岸聯動發展,為跨境資金提供更高效率的制度承載力。在引資制度上,中證監提出《合格境外投資人制度優化工作方案》,包括優化QFII准入管理、提高投資運作效率、擴大投資範圍等;並以「高效辦成一件事」加速資格審批與開戶、對配置型外資設置綠色通道,兩項措施當天即刻落地,直指外資入市痛點。境內市場改革方面,將啟動深化創業板改革,設計更契合新興與未來產業的上市標準,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企業的包容度與精準服務。同時推進公募基金改革,強化企業年金與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的長週期考核,完善長期投資產品與風險管理工具,夯實「長錢長投」生態。監管基調上,中證監發布強化中小投資人保護的若干意見,推出23項務實舉措;並落實「四早處置」機制以防範市場大幅波動,對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從嚴打擊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日本投資集團軟銀(SoftBank,9984.T)董事會已批准第二筆225億美元資金,用以完成對OpenAI合計300億美元的投資安排;但前提是OpenAI需完成公司重組,為未來上市鋪路。此筆資金同時被視為填補今年4月啟動、總額約410億美元的融資輪缺口。據了解,軟銀今年4月先行承諾出資100億美元,並在12月追加承諾300億美元,但明確設定條件:若OpenAI未能在年內轉為以營利為主體的公司架構,投資總額將下修至200億美元。此次批准的225億美元,屬於完成既定300億美元承諾所需的「尾款」。市場關注重點在兩項關鍵里程碑:第一,OpenAI的法人與治理結構如何由非營利主體過渡至營利公司,以符合大型機構投資與資本市場要求;第二,上市時程與市場窗口是否配合AI資本開支周期,避免估值與監管不確定性放大折價。若重組順利且融資輪如期落地,約410億美元的整體資本將強化OpenAI在模型訓練、推理基礎設施與自研加速卡供應鏈上的長期投入,亦可能牽動雲端供應商、晶片設計與代工廠的中長期訂單結構。反之,一旦重組延宕或監管審查趨嚴,投資規模下修至200億美元的風險需納入情境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電子商務業者美團計畫融資約30億美元,這將是該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常規債券發行,因該公司在中國國內的外賣市場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美團週一在一份交易所文件中表示,公司方面正計畫發行美元和人民幣優先票據,並將把所得款項用於現有離岸債務的再融資和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團正計畫發行約20億美元的美元票據和相當於10億美元的離岸人民幣債券,最快可能於週二上市。知情人士補充稱,具體細節可能會根據投資者的反應進行調整。對此,美團方面拒絕置評。美團將有一支利率為2.125%的7.5億美元債券於週二到期,而下一筆主要離岸付息債券將於2028年到期。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受訂單強勁成長推動,美國10月份企業活動擴張速度創下今年以來第二高。為刺激銷售,企業在定價方面更加克制。標普全球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綜合產出指數初值上漲近1點,至54.8。該指數高於50榮枯分水嶺,表明經濟活動處於擴張區間。這份數據的分項指標顯示,10月份新訂單綜合分項指標升至54.2,為今年以來最高水準。訂單成長主要受到製造業訂單量創去年2月以來最強勁增幅推動。服務業方面,新業務擴張也創下2024年底以來最大成長。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的首席商業經濟專家Chris Williamson在聲明中表示,數據表明第四季開局經濟成長持續強勁,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商業活動均呈現出加速態勢。不過,調查報告的細分數據呈現出更多分化跡象。雖然工廠產出成長有所加快,但製造業就業分項指標降至三個月低點。服務業就業成長僅略快於前月。本月衡量原物料支付價格的綜合指標小幅上升,但仍維持在60.8的高點。相較之下,銷售價格指標增速為六個月以來最慢,Williamson指出,這表明企業正在通過價格競爭來爭取訂單。與此同時,訂單積壓情況基本停滯,出口新訂單出現六個
【財訊快報/劉敏夫】紐約金價上週五下跌,並結束了連續九週的漲勢。在經歷一波將其推入超買區間的強勁漲勢之後,上週市場出現了急劇回調。紐約12月份黃金期貨價格下跌7.80美元或0.19%,報每盎司4,137.80美元。紐約黃金現貨價格下挫13.23美元或0.32%,報每盎司4,113.05美元。10月20日現貨金價格一度觸及4,381.52美元,創歷年新高。累計上週黃金期貨價格週線下跌了有1.79%;黃金現貨價格週線則是滑落3.26%,雙雙週線中斷過去九週連續上揚升勢。儘管上週五金價收跌,但是當日美國公佈的通膨數據弱於預期,強化了對聯準會進一步放鬆政策的押注,推動金價收窄跌幅。投資者繼續權衡中美關係改善的前景。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定於本週會面,以紓緩貿易緊張局勢。若達成協議,將有助於緩和推動了避險需求的地緣政治緊張態勢。黃金自8月中旬開啟了一波凌厲漲勢,並在上週一升至每盎司4,381.52美元的歷史新高,但隨著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漲勢在次日戛然而止。根據金融媒體匯編的數據,這一回落與黃金ETF出現的大規模資金外流同時發生,該類基金上週三按噸計的單日降幅為五個月來最大。Saxo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隨著美國和中國的經貿談判取得進展,美、中這全球兩大經濟體在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即將達成協議的希望升溫,大豆和其他穀物價格大幅上升。週一芝加哥大豆期貨一度上漲1.7%,創下五個月高點。此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根據美、中兩國即將敲定的協議,中國將「大規模」採購大豆這種油料作物。小麥期貨和玉米期貨也同步走強。中美談判代表上週末就包括農產品貿易在內的一系列議題達成基本共識。在此基礎上,兩國元首川普和習近平將有機會最終敲定協議,從而舒緩全球市場緊張局勢。預計兩人將於本週稍晚時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舉行會晤。Cornucopia Agri Analytics的策略分析師Tobin Gorey表示,在涵蓋從晶片到稀土的全面貿易協議之外,大豆交易將成為給川普的另一個「甜頭」。GOrey指出,由於中國已從巴西和阿根廷採購了大量大豆,其短期需求不大。但應該看到某個時點的遠期銷售回升。當前市場核心問題是時機,而非規模。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媒報導,聞泰科技(600745.SS)於上週五(24日)發表最新財報坦言,若無法在2025年底前重新取得晶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的控制權,公司的收入、利潤與現金流將面臨「階段性下調」風險,凸顯荷蘭政府接管事件對營運可見度的壓力與不確定性升高。公司表示,安世事件的走向與潛在影響目前難以具體量化,半導體業務能否延續前三季的成長動能存疑。管理層直指,若控制權未能及時恢復,將牽動產能配置、研發節奏與客戶訂單黏著度,進而反映在毛利率與營運現金循環上。基本面方面,受惠產品線需求維持強勁,聞泰第三季利潤優於市場預期,晶片業務收入按年成長12.2%,顯示核心產品組合仍具韌性。不過,在控制權不確定下,成長與獲利的延續性恐遭折價評估,資本市場對評價區間可能轉趨保守。安世半導體作為重要的晶片供應商,廣泛切入車用等下游客戶鏈條。若控制權無法快速明朗,一方面恐影響既有車廠的供應穩定性預期,另一方面也可能迫使公司調整出貨結構與交期策略,對應短期營運波動與中期市占維護的雙重挑戰。
【財訊快報/陳孟朔】國際金價今年來頻頻改寫天花板,在臨近4400點天價前升勢止步,短線出現回調勢之際,資金、倉位與人力同步加碼,華爾街與實物貿易圈掀起罕見的人才爭奪戰。外電報導,交易公司、對沖基金與銀行密集獵才,專業黃金交易員一躍成為「稀缺資產」,薪酬待遇與簽約獎金水位齊聲上調。傳統由大型銀行主導的黃金交易席位,正被實物貿易商與對沖基金快速瓜分。多家全球型大宗貿易商近月組建或擴編貴金屬交易團隊,銀行端雖仍握有報價與清算優勢,但「人少坑多」的結構性缺口迅速外溢至買方與產業端,形成跨市場搶人潮。獵人頭機構指出,實物貿易公司的黃金交易員獎金水位已可較銀行同級職位高出2到3倍,且簽約條件更具彈性(含利潤分成、風控參數話語權與地域配置自由度),使得資深交易員與量化風控人才加速流動,首次實現與能源、金屬等其他大宗品交易員「同檔位」的回報。另一方面,過去十年銀行壓縮現貨團隊、部分資深交易員退休,加上畢業生傾向投入量化與科技崗位,實物貴金屬交易員的人才池持續縮水。如今在避險需求升溫、央行增持與ETF申購回暖的「三重支撐」下,黃金流動性擴張與期限結構變化,進一步加劇對定價、套保與庫存管理複合型人才的渴求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引述花旗銀行發表的最新策略指出,中國「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在海外關稅與壁壘升溫之際,更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以科技自立自強與內需提振為雙核心,預期科技、旅遊、醫療保健、保險與新能源等關鍵行業將成主要受益者,並維持對港股與中國市場的積極看法。會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列為前三大目標,與「十四五」主軸一致,但在優先序上調整「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性,由第5梯位提前,意在對沖外部環境不確定並強化要素流動與制度型開放。政策抓手聚焦兩端:供給側以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鏈升級與新質生產力培育為主;需求側以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卡點為重。花旗認為,科技創新與內需回暖將形成「雙輪驅動」的結構性行情框架。板塊配置上,花旗續看好AI與高端製造產業鏈、綠色能源與儲能、醫療服務與創新藥、旅遊出行與線上平台,以及保險等金融護城河資產;在H股重點個股上,名單包括恒瑞醫藥(01276.HK)、舜宇光學(02382.HK)、ASMPT(00522.HK)、騰訊(00700.HK)、友邦
【時報-台北電】隨著美元走強及中美兩國貿易緊張局勢緩和,除打壓貴金屬避險需求外,市場參與者亦等待本周晚些時候的主要央行會議,令盤中金價走勢續跌;截至台北時間10月27日上午10點25分止,貴重金屬亞洲電子盤如下: 12月黃金下跌45.3美元,報每盎司4092.5美元。 12月白銀下跌0.326美元,報每盎司48.260美元。 1月鉑金下跌1.9美元,報每盎司1599.7美元。 12月鈀金下跌18.70美元,報每盎司1462.50美元。(編輯:王聖為) (商品行情網)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兩黨就撥款法案僵持不下,政府停擺進入第4週,華府出現「權力移轉」的爭議聲浪:白宮在停擺期間凍結部分對藍州與地方的聯邦資金、並調撥資源以確保軍人與持槍執法單位薪資不受影響,此舉被批評為在實務上弱化國會「錢袋子」的憲法權力,衝擊三權分立的平衡。共和黨目前同時掌控參、眾兩院,但在臨時撥款與配套條件上仍無法與民主黨達成共識,導致新財年自10月1日開啟即陷入停擺。民主黨陣營堅持,同步處理即將在年底到期的醫療補助與相關補貼,否則不會為恢復政府開門投票;共和黨則主張先通過短期撥款,之後再談結構性議題。在行政權積極介入下,華府資金流向出現「選擇性保障」:軍人、移民與邊境執法及部分聯邦警務人員的薪資被優先確保,其他聯邦雇員與機構則面臨無薪與停工。國會內部的憂慮升高,認為即便日後達成撥款協議,行政部門仍可能以「調撥」、「凍結」等手段改寫立法者的預算意旨,削弱國會對支出的實質掌控。政治風險同步擴散至民生與市場層面:若停擺延續,統計數據發布持續「開天窗」,使聯準會與財政部門難以精準校準政策;同時,糧食補助與部分福利計畫面臨斷裂壓力,地方政府與慈善體系被迫啟動緊急預案,企業端亦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德國央行行長Joachim Nagel表示,希望歐洲能夠破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僵局,但也要準備在必要時採取堅決行動。Nagel上週五在柏林全球對話會議上表示,他認為這個報復問題,最終得由政治來決定。最好是就如何管理整個局勢找到一種共識,一種共同的諒解。但Nagel接著表示,如果報復是最後的手段,那麼,我們必須堅強,也必須做出大膽的決定。歐洲越來越擔心中國的限制性貿易措施,也在竭力保護其產業免受補貼競爭所帶來的過剩產能衝擊。北京最近還宣布了對稀土實施新的嚴格出口管制。Nagel表示,他希望還是有一些回旋餘地的,或許還能找到某種合作精神。如何處理與中國之間的局勢?還有時間去解決。我們拭目以待。德國外交部長Johann Wadephul剛剛取消了他的第一次正式訪中行程,聲稱安排上有衝突。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金融投資交易平台Capital.com方面表示,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將利多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股市,尤其是在關稅降低的情況下。Capital.com駐墨爾本資深市場分析師Kyle Rodda表示,中國仍處於低迷、可能是通縮的狀態。貿易增加和貿易不確定性降低帶來的經濟活動提振將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而且可能惠及整個地區。Rodda補充稱,潛在協議將給全球貿易和經濟活動刪除一個制約因素,並將改善市場情緒。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德國第四季度初企業信心升至2022年以來最強水準,增強了人們對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終於擺脫兩年萎縮的樂觀期待。週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IFO德國企業預期指數從9月修正後的89.8,向上攀升至91.6,高於經濟專家預估中值的90。Ifo總裁Clemens Fuest在聲明中表示,企業仍然對明年經濟復甦抱有希望。不過,目前經營狀況的評估結果略差一些。10月份IFO企業現況評估指數由前月的85.7,向下降至85.3,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86.0。
【財訊快報/劉敏夫】香港股市上週五走升,主要因為中國方面表示,在「十五五」時期將大幅提高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帶動科技相關業者股價行情,大盤也受到提振。收盤時,恆生指數上揚192.17點或0.74%,成為26,160.15點;恆生中國企業股指數則是上漲63.20點或0.68%,成為9,363.94點。恆生指數四大類股指數悉數上揚,其中工商業類股指數上漲0.98%,表現最好,其餘類股表現分別為,地產類股指數上揚0.52%,公共事業類股指數揚升0.34%,金融類股指數則是上升0.33%。市場分析師表示,中國科技、綠色能源與航太軍工類股有機會受益於新五年規劃。招商證券方面指出,四中全會公報中科技及消費表述增多,後市風格或偏向小型股。在各股表現方面,中芯國際股價上漲8.04%;中國宏橋集團股價揚升4.29%;龍湖集團股價下跌2.13%;石樂集團股價下滑3.90%。
【財訊快報/陳孟朔】在美中貿易協議樂觀情緒帶動下,歐股連兩天小漲0.6%後,週一再追高0.22%,連續兩天破頂;道瓊歐洲600指數收高1.27點至577.03點,與日高的577.26點相近,日低在575.31點。二十大類股有九類上漲,銀行和科技股各漲1.23%和1.17%最旺,化學股跌1.02%是賣壓中心。英國富時100指數小漲0.09%,與大盤同樣連續兩天破頂、德國DAX指數漲0.28%、法國CAC 40指數漲0.16%、義大利富時MIB急漲1.00%表現出色、西班牙IBEX 35指數漲0.87%,表現同樣相對亮眼。題材股方面,匯豐控股倫敦股價受第三季財報前一次性撥備消息影響,早盤一度挫2.4%,終場回穩收平;權值金融走強支撐義股相對領先,歐洲科技族群延續多頭格局,抵消醫療保健的壓力。消息面上,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本週於亞太經合會場邊會晤,雙方官員釋出情勢緩和訊號,市場憧憬暫時休戰協議成形,助攻歐股續創高檔區間。匯市與商品對風險資產的牽動同步降溫。市場人士關注聯準會(Fed)週三結束為期兩天例會後的最新決議,市場普遍押注降息25個基點,關注主席鮑威爾發表的後續指引。與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分享您的觀點,與其他讀者互動
立即登入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