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心悸原因百百種!這些情況可自行緩解,哪些必須就醫?

編輯部
2天前
1 瀏覽
心悸原因百百種!這些情況可自行緩解,哪些必須就醫?
心悸,指的是感覺自己的心跳異常、跳得快或不規則,讓人心慌或緊張。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性、功能性、病態性或外在因素影響,要判斷是否危險,往往需要醫師評估或進一步檢查。

一、功能性與生理性心悸 這類心悸通常與情緒、壓力、疲勞或過度運動有關。只要充分休息、調整生活作息,大多可自行恢復,不必過度擔心。例如熬夜後的心跳加速、緊張焦慮時的心悸,多屬此類。

二、結構性非病理性心悸 若心臟結構本身沒有明顯疾病,但心跳仍明顯加快或心悸明顯,醫師可能會評估並開立可降低心跳或交感神經張力的藥物,如β阻斷劑等,以緩解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三、病態性心悸 若心悸源自心臟傳導異常或血管阻塞,就需要積極治療。例如:

心臟多出傳導電路:可透過心導管電燒術(射頻消融)消除異常電路。

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律不整:可能需要介入手術打通血管。 這類心悸若不治療,可能增加中風、心衰竭或猝死風險,因此不可輕忽。

四、更年期心悸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因荷爾蒙波動可能出現熱潮紅、心悸等症狀。通常這種心悸屬於生理性,不會危及生命。必要時可透過補充荷爾蒙或輕度藥物控制,以改善生活品質。同時要注意停經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定期追蹤健康狀況。

五、外在因素引起的心悸 咖啡因、茶、能量飲料或某些感冒藥物也可能引起短暫心悸。這類情況只要停止攝取,心悸通常就會消失,一般不需就醫。

小提醒:何時應立即就醫?

心悸伴隨胸痛、呼吸困難或頭暈

突發且劇烈的心悸

心悸頻率逐漸增加或長時間不消失 這些情況可能提示心律不整或心血管疾病,應及早就醫檢查。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心肌梗塞突發作!醫授「送醫前自救方法」 肩膀痠痛活動後又好是警訊 ·「4大隱形殺手」害你突發心肌梗塞!吃太快也中招 醫:不菸不酒、膽固醇正常≠沒事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