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國文老師40幾歲提早退休、每年被動收入250萬 她為何「堅持不買自住房,只買出租房」?

編輯部
3天前
2 瀏覽
國文老師40幾歲提早退休、每年被動收入250萬 她為何「堅持不買自住房,只買出租房」?
編按:理財作家富媽媽十方的先生從事科技業,幾年前因工作壓力太大,長期飲食不正常不僅得了糖尿病,甚至患上重度憂鬱症,嚴重到無法下床去上班,而在46歲那年,毅然離開職場。以當時情境說是「被迫提早退休」也不為過。

只不過,多虧多年來長遠布局,使得他們當時被動收入已大於家庭支出,早就財富自由,先生本來就隨時可以「主動」提早退休。

或許有人會覺得,科技業薪水高,當然可以財富自由。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高薪的人,還身陷高額房貸、家計負擔,或者為籌措孩子未來教育費用,而不敢想像自己何時才能退休?事實上,薪資高低並非主因,有計劃的分配、運用有限的上班族薪水,打造出被動收入系統,才是真正的關鍵。

☆作者/李雅雯(十方),以下書摘內容由虎吉出版授權Yahoo房地產編輯部刊登

【文/李雅雯(十方)】困境有時是禮物。其實我跟先生會走進提早退休這條路,關鍵就在於我爸媽家的房子燒掉了。2006年發生那場火災的時候,我先生是科技業的工程師,我是國文老師。

我先生當時的年薪大約100萬元,我自己大概薪水3萬元,年薪36萬元。以我們這樣的年輕夫妻,兩人收入加起來算不錯的,但是我們卻幾乎沒有存款。

因為我先生才剛開始出社會工作,他的收入有一大部分(每年大約20幾萬元),都是要拿回家的,主要是負擔家計,當時還幫哥哥還卡債。

所以在本來就沒有餘裕的情況下,又發生了那場火災,讓我體驗到強大的金錢焦慮,以及需要賺更多錢的急迫感。那時我又剛生完孩子,對這小孩的未來也多了一份責任,我希望我的孩子成長過程不要經歷到貧窮與資源匱乏。所以在那當下,我有股強烈想要改變現況的動力。

我還記得,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下定決心想要變有錢,想要學理財,而我所讀到影響我最大的一本書是《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我們不僅僅只是看完而已,事實上我們還上網去參加作者的線上財商培訓講座,這影音講座是全英文的,我硬是努力想辦法去聽懂、學好。

我在裡面學會了3個非常關鍵的理財觀念,影響我至深。

關於「資產」——你的房子不是資產。更精確的說,你的自住房不是資產。

關於「安全」——你一定要在薪水以外,還有其他的收入,才叫做安全。

關於「財務指標」——關鍵不在你收入有多少,而在被動收入有多少?

這3個方向的概念,最終貫穿影響了我所有實踐的過程,也是讓我能夠致富的強大基礎。

我現在回想過去17年的理財過程裡,其實我們都在實踐這三個概念。比如說第一個,你的房子不是你的資產,所以我們就真的徹底執行不買自住房,到現在都還是租房,把它視為一種必要的費用跟消費;可是我們卻同時不停購買租給別人的房產。

購買租給別人的房子,也是有學問的。我也從《富爸爸窮爸爸》的系列書當中,學到關於房地產方面的概念,其中所用的指標是:年租金除以頭期款(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現金回報率),要大於或等於12%。比如300萬元的房子,頭期款60萬元,你就要租出去接近1萬元。這是假設以貸款利率1.8%,分30年攤還來說的。

當時我就不停的去找這種房子,在台灣這種房子往往會是老公寓,很可能已經30年,賣相不好,裝修很醜,牆壁發霉,浴缸是老式貼磁磚形式的,你走進去會感覺好像穿越到上一個世紀時空的那種房子。

買了之後往往還要處理漏水的問題,房客也會一直抱怨。買進這種房子來做為投資屋,其實是非常需要勇氣的。我當時就是耐著性子,持續抵抗住挫折感,去經營這種房地產。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這種不買自住房,一直買出租房當房東的這十幾次經驗,沒有一次是失敗的,每一次都是租金跟房價兩頭賺。

而且我們持有房產的時間都接近5年或超過5年。而這5年裡面,每個月可能真正實際上收入只有幾千元,4,000元、5,000元、6,000元,而且我還要忍受很多很煩躁的事情,不過在5年之後,我不僅拿走這每個月固定產生的租金,而且往往又一次性再拿走賺到的房價價差100萬元、200萬元。

我們是用這種方式,非常規律的在累積資產。而且即使賺到了充裕的錢,卻仍然保持紀律,堅持不買自住房。

所謂的金錢的本質,達到富有的關鍵在於打造多元資產的能力,我並不會說它很容易,我只能說當我一直堅持下去,讓我很吃驚的是,實踐了17 年之後,結果是很令人滿意的。我真的用這樣的方法,實現了多重收入,而且很早就達到了被動收入大於年支出的這個自由的指標。

回想起來,我們真的做的很澈底,我們沒有自住房,所以沒有房貸,只有租金流入,也就是我們除了先生上班的薪水之外,一直都有第二收入。

再來,我們也一直有股票獲利與股利收入,所以其實從2006 年開始著手理財之後,我們在2014 年,就做到被動收入125萬元。

而那一年我們的年支出也接近125 ∼ 135 萬元之間,所以基本上我們在2014 年就達到目標,也就是理財的第七年就達到目標。

不過當時我真心覺得被動收入125 萬元還是不夠寬裕的,因為我有兩個小孩,而且其實我是在壓縮生活成本下才做到這個目標的,這還不是我夢想中富人的生活,所以我們後來把目標定為兩倍,也就是125乘以2,定在250 萬元,繼續努力。

而從那之後到執筆的現在(2022年),累積起來,除了有房子與土地的租金收入,國內外的版稅收入,還有股利收入,加上我們還打造了一個營業額接近1,000 萬元的公司。也就是說又過了7 年,我們的被動收入不僅早就達到年支出兩倍的250 萬元,而且是遠遠超過目標。

作者簡介_李雅雯(十方)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曾經擔任國文老師,後隨先生工作移居上海多年,今已返台定居。意外踏上理財之路,並成功致富的故事,不但獲《今周刊》封面人物報導,也在網路瘋傳,吸引廣大網友關注,並獲三立新聞台、東森新聞台等多家媒體專訪。現已財富自由提早退休,步入自我實現的第三人生,常現身財經新聞與節目,並專事寫作、演講、培訓課程。

☆本文摘自虎吉出版《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富媽媽十方教你加速養大有限收入,博無限自由》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