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霜降節氣到》氣溫驟降當心秋燥傷肺 中醫提醒:三高族群慎防中風

編輯部
21小時前
2 瀏覽
霜降節氣到》氣溫驟降當心秋燥傷肺 中醫提醒:三高族群慎防中風
霜降節氣到,早晚溫差大,中醫師提醒特別是三高族群,要注意保暖與潤肺養腎。(攝影/鄭國強)

這週台灣受低壓帶與東北季風影響,全台氣溫明顯下降、陰雨綿綿,正式宣告秋冬交替的來臨。

10月下旬的「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今年落在23日這天,象徵氣溫轉冷、露結為霜、冬天腳步將近。

中醫師指出,霜降彷彿連結秋與冬的橋樑,早晚溫差擴大、空氣乾燥,是呼吸道、心血管與皮膚疾病好發的時節。

那麼霜降節氣開始,要如何養生保健呢?

秋燥傷肺,咳嗽與皮膚癢反覆發作

瑞隆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鍾典育指出,近期門診中出現不少因乾咳、氣喘、皮膚乾癢而求診的民眾,許多人原本症狀已穩定,但老毛病卻在霜降前後「回籠」。

他解釋,「這是因為秋季降雨量減少、氣候乾燥,中醫稱之為秋燥,會導致體內津液耗損,使人口乾舌燥、皮膚乾裂、咳嗽無痰。」

「秋燥最容易傷肺!」鍾典育提醒,此時應避免辛辣、油炸與燥熱食物,如火鍋、燒烤、薑母鴨等,以免助火生燥、讓症狀加劇。飲食上則可多吃潤肺滋陰的食材,如白木耳、百合、梨子、蓮子湯,幫助身體恢復平衡。

氣溫驟降,長輩與三高族群須防中風

霜降時節另一項健康挑戰,是早晚劇烈的溫差變化。

鍾典育表示,天氣轉冷時,血管會因氣溫下降而突然收縮,血壓可能瞬間飆高,對血管彈性較差的長輩與「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一大威脅。

「尤其清晨氣溫最低時,最容易誘發中風與心絞痛。」他建議民眾外出時務必注意保暖,頭頸、背部與雙腳尤其要防寒,可隨身攜帶薄外套、圍巾。

飲食方面,也應避免生冷蔬果與冰品。鍾典育提醒,不少人以為天氣變涼就可少喝水,但若水分攝取不足,血液會變得黏稠、循環變慢,增加血栓風險。「補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等口渴了才喝。」

霜降食療應「黑白雙補」潤肺養腎

在中醫五行理論中,秋季屬金、色白,對應臟腑為「肺」;冬季屬水、色黑,對應臟腑為「腎」。霜降正位於秋冬交界,因此中醫師提醒,此時養生原則應以「潤肺補腎」為主。

鍾典育進一步指出,可多食用「白色食物」來滋陰潤肺,如百合、銀耳、蓮子、山藥、水梨,有助預防乾咳與皮膚乾癢。同時也可適量補充「黑色食物」來藏精養腎,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帶、黑棗,能增強免疫力、調節身體能量。

他提醒,食補要「適量均衡」,不是吃越多越好,像黑芝麻、黑豆雖富營養,但油脂含量高,攝取過多反而增加腸胃負擔。

中醫師建議可多食用「白色食物」來滋陰潤肺,如百合、銀耳、蓮子。(圖片來源/photoAC)

中醫推薦茶飲:潤肺補腎的黑白養生茶

鍾典育也提供一款簡單易做的「黑白養生茶」,適合在霜降時節溫潤飲用:

材料:黑豆15克(補腎益精、養血)、百合10克(養陰潤肺、安神)、銀耳6克(滋陰潤肺、生津)

1. 黑豆洗淨後,以小火乾炒至微裂、散發香氣。2. 銀耳泡發後撕成小片。3. 將黑豆、百合、銀耳放入電鍋內鍋,加水約600毫升。4. 外鍋加一杯水,按下開關,跳起後再悶10分鐘。5. 可加少許蜂蜜調味,溫熱飲用最佳。

他表示,這款茶飲能潤肺養陰、補腎養血,幫助緩解秋燥、提升抵抗力,是霜降時節調理身心的不錯選擇。

秋燥易傷肺,中醫推薦「黑白養生茶」潤肺補腎。(圖片來源/freepik)

節氣智慧:順應自然,平衡身心

「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所劃分的時間節點,每個節氣都反映當時的氣候變化與農事節奏。」鍾典育提到,雖現代人不再依節氣耕作,但節氣仍提醒人們自然的節奏會影響身體的節律。

霜降後氣溫驟降,晚睡早起容易傷陽氣,建議民眾提早休息、保持規律作息,並適度運動、避免過度流汗,以保存體內陽氣。

鍾典育強調,秋冬交替是調整體質的關鍵期,「若能在霜降時做好保養,就能幫助身體平穩過渡到冬季,減少氣喘、感冒與皮膚病復發的機會。」

即使現代氣候變遷讓節氣與天氣不盡相符,節氣養生的觀念依然重要,懂得觀察氣候變化,適時調整飲食與作息,讓身體與自然節奏同步,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與平安。

更多信傳媒報導黑色福音神與鬼、善與惡,如何試煉人性 黃小柔首部小說創作育齡女性內臟脂肪堆積 恐影響受孕與母嬰健康職安與安衛共融 打造公務職場零災害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