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三高拖出沉默腎炸彈 恩主公醫:退休男水腫才知要洗腎

編輯部
21小時前
2 瀏覽
三高拖出沉默腎炸彈 恩主公醫:退休男水腫才知要洗腎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多無明顯的症狀,被醫界稱為「沉默殺手」,許多患者等到水腫、喘不過氣、甚至檢驗出腎絲球過濾率(eGFR)剩下十幾以下,才驚覺已走到洗腎邊緣;恩主公醫院腎臟科蔡友蓮醫師指出,「三高」是腎病變主因,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罹病風險更是一般人的約2.2倍。

蔡友蓮醫師表示,臺灣長年是全球洗腎率前段國家,「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醫療的資源,而是民眾覺得『應該還好』、拖過黃金防治期」;尤其三高的族群-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最容易因長期忽略控制,引發腎臟微血管損傷,卻往往「等到喘、等到腳腫、等到吃不下」才就醫。

蔡友蓮醫師舉例,一名66歲的退休公務員王先生,過去多年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與血糖偏高,但總以工作忙、生活規律自認「只是年紀大了」;近一年他陸續出現體力下降、雙腳水腫、體重不明原因下滑等症狀,仍未主動就醫,直至某天突然全身水腫、呼吸困難,被家人緊急送進恩主公醫院,檢查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僅剩12 mL/min/1.73 m²,已進展為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末期腎病變)。

蔡友蓮醫師說,王先生的情形是典型的「慢性病相關之腎病變」,進一步檢查顯示,王先生罹患糖尿病腎病變,尿蛋白大量流失、糖化血色素(HbA1c)飆到13.8%,合併大量蛋白尿,確診為糖尿病腎病變,「典型就是三高控制不佳導致」,目前在醫療團隊的照護下穩定洗腎,並學習重新調整飲食與血糖控制;王先生也感嘆,「早知道這麼嚴重,就算再忙也該早點看醫生。」

蔡友蓮醫師說明,「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導致腎臟功能惡化的三大主因,彼此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高血壓」長期因血壓的起伏會破壞腎臟微血管,導致血管硬化、過濾功能下降,引發高血壓性腎病變,「高血糖(糖尿病)」的糖尿病腎病變,是全球最常見的洗腎原因,「高血脂」導致血脂異常,會促進血管發炎與動脈粥狀硬化,加速腎臟微血管損壞。

早期腎臟病常無明顯的症狀,但可留意「泡、水、高、貧、倦」的五字訣,1、泡:尿液持續起泡、混濁或尿量異常,2、水:下肢水腫,按壓後凹陷不易回彈,3、高:血壓升高,腎臟失去調節鹽分與水分的能力,4、貧:頭暈、心悸,為腎性貧血的表現,及5、倦:體力下降、長期疲倦;同時尿液與血液檢查是早期偵測關鍵建議成人每年一次健康檢查,高風險族群每3至6個月追蹤一次。

蔡友蓮醫師強調,腎臟病雖不可逆,但可以延緩,建議民眾控制飲食-採低鹽飲食以控制血壓與水腫,蛋白質攝取應適度,避免加工食品與含添加劑飲料,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戒菸戒酒、控制體重,以及用藥謹慎-避免來路不明的中藥或保健食品,使用止痛藥(NSAIDs)前應先確認腎功能,所有藥物劑量須依腎功能調整;「腎臟病可怕的不是洗腎本身,而是忽略了它的存在。」

更多引新聞報導打呼如雷夜停呼吸 恩主公醫院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危機腸道益菌能影響記憶 恩主公醫院范守仁揭延緩失智新契機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