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罕見FAP 腸道布滿數百息肉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簡稱FAP)是一種少見的遺傳疾病,但其對健康的威脅卻不容忽視,若不及早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幾乎百分之百會發展成為大腸直腸癌。
60歲的男性小陳,在30多歲時就診斷為FAP,做過預防性全大腸切除術,目前都無癌化的狀況,其兒子每幾年都會進行大腸鏡檢查,30歲時也發現大腸內出現數百顆小息肉,經醫師建議評估後,也同樣安排預防性全大腸切除術,目前恢復良好。
嘉義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朱峻廷醫師表示,FAP是顯性遺傳疾病,只要父母其中一方帶有突變基因,下一代就有50%的機率會遺傳到。根據統計,FAP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出現大腸息肉,到了30歲左右,腸道可能布滿上百、上千顆息肉,若未治療,90%以上會在中年以前癌化,「只要活得夠久,終其一生幾乎百分之百會演變成大腸癌」。這也是為什麼醫界會不斷強調,一旦家族中有人年輕時就罹患大腸癌或出現大量息肉,其他成員必須提高警覺。
朱峻廷醫師指出,FAP是APC基因(腫瘤抑制基因)發生突變,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全大腸切除手術,保留直腸部分,配合定期檢查,患者仍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此外,FAP患者不僅會形成大腸癌,此類病人罹患上腸胃道息肉與腫瘤、甲狀腺腫瘤,消化系統腫瘤及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機率也較高,即使接受預防性全大腸切除手術後,仍需要定期追蹤胃、小腸以及甲狀腺,才能確保健康。
朱峻廷醫師提醒,若家族中有年輕時即罹患大腸癌,或檢查出大量息肉,其他成員可考慮與醫師討論做基因檢測,並自青少年時期起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若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或持續腹痛,也必須提高警覺。FAP雖然罕見,但對患者與家庭都是沉重負擔。唯有早期診斷、基因檢測與積極治療,才能降低癌症威脅,讓患者擁有健康未來。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簡稱FAP)是一種少見的遺傳疾病,但其對健康的威脅卻不容忽視,若不及早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幾乎百分之百會發展成為大腸直腸癌。
60歲的男性小陳,在30多歲時就診斷為FAP,做過預防性全大腸切除術,目前都無癌化的狀況,其兒子每幾年都會進行大腸鏡檢查,30歲時也發現大腸內出現數百顆小息肉,經醫師建議評估後,也同樣安排預防性全大腸切除術,目前恢復良好。
嘉義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朱峻廷醫師表示,FAP是顯性遺傳疾病,只要父母其中一方帶有突變基因,下一代就有50%的機率會遺傳到。根據統計,FAP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出現大腸息肉,到了30歲左右,腸道可能布滿上百、上千顆息肉,若未治療,90%以上會在中年以前癌化,「只要活得夠久,終其一生幾乎百分之百會演變成大腸癌」。這也是為什麼醫界會不斷強調,一旦家族中有人年輕時就罹患大腸癌或出現大量息肉,其他成員必須提高警覺。
朱峻廷醫師指出,FAP是APC基因(腫瘤抑制基因)發生突變,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全大腸切除手術,保留直腸部分,配合定期檢查,患者仍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此外,FAP患者不僅會形成大腸癌,此類病人罹患上腸胃道息肉與腫瘤、甲狀腺腫瘤,消化系統腫瘤及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機率也較高,即使接受預防性全大腸切除手術後,仍需要定期追蹤胃、小腸以及甲狀腺,才能確保健康。
朱峻廷醫師提醒,若家族中有年輕時即罹患大腸癌,或檢查出大量息肉,其他成員可考慮與醫師討論做基因檢測,並自青少年時期起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若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或持續腹痛,也必須提高警覺。FAP雖然罕見,但對患者與家庭都是沉重負擔。唯有早期診斷、基因檢測與積極治療,才能降低癌症威脅,讓患者擁有健康未來。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分享您的觀點,與其他讀者互動
立即登入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