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睡多久不如睡得準!研究:固定睡眠時間 降五成死亡風險

編輯部
1天前
3 瀏覽
睡多久不如睡得準!研究:固定睡眠時間 降五成死亡風險
澳洲學術研究發現,睡眠規律性比睡眠時長 更重要,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在同一時間入睡,比每晚睡多久,更能降低死亡風險,研究追蹤期間發現,睡眠時間規律的人,比睡眠時間不規律的人全因死亡風險低20%~48%,睡眠最規律的人罹患癌症死亡的風險低16%~39%,另外心血管和代謝疾病死亡的風險低22%~57%。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黃文謙表示規律的睡眠其實對自己生理時鐘,對人體的生理時鐘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讓我們在身體的激素的分泌啊,變得更加的穩定,但是不是說我們只要有規律的睡眠,時間長度就不是那麼重要,因為人要睡到一定的時間  然後產生足夠的深度睡眠,才可以幫我們身體腦部中一些毒素啊,或者一些代謝物質給清理掉,那長久下來的話也可以預防失智的風險。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張夢涵指出睡眠以及身心健康的相關性,那過往許多研究呢,都是探討 強調我們的睡眠總時數的重要性,那也就是建議一般成人每天的睡眠總時數要達到7到8小時。而近期有許多的研究則顯示,睡眠的規律性也是同等的重要,也就是要固定而規律的就寢及起床的時間。國外有一些大型的前瞻性研究發現 我們的晝夜節律失調者,也就是清醒及睡眠時間越不規律的人,將來可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身體裡有一座隱形時鐘也就是生理時鐘,和睡眠 健康之間有著重要關係。

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呂宗樺表示身體裡就像是有一個節奏的交響樂團,而那個負責指揮的指揮家就是生理時鐘。它位於大腦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會根據外界的光線變化來調整我們的睡眠、體溫、荷爾蒙,跟代謝節律。白天光線強的時候,褪黑激素的分泌會被抑制,讓我們維持清醒;夜晚的時候光線變暗,褪黑激素就會上升,身體自然會準備進入睡眠。然而呢,現代的生活常常會打亂這樣的節奏。例如熬夜滑手機、輪班工作、假日報復性的晚睡,讓生理時鐘變得混亂。

高雄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李剛伯表示在目前比較新的研究告訴我們,睡眠的規律性 有時候甚至比睡眠的長度來得重要的。在澳洲的研究告訴我們說,睡眠擁有睡眠良好規律性的人,與規律性不好的人相對相比的話,也可以顯著降低他的死亡率,以及說對於一些高血壓啊代謝性疾病啊,也有一個顯著降低的效果。

哈佛醫學院研究顯示,即便每天睡滿八小時,如果睡眠時間不固定,例如平日熬夜、假日補眠,代謝指標仍會惡化。受試者的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血糖波動加劇、體重上升、甚至出現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呂宗樺指出當我們每天的睡眠時間忽早忽晚,就像每天會搭乘不同班機一樣,身體就會產生 所謂的社會時差白天會感覺到疲倦、注意力下降、情緒不穩,在長期狀況下來甚至會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跟憂鬱症的風險。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黃文謙表示睡眠的時間盡量的規律  非常重要,那其實長度也是不可或缺的,當然如果在假日的時候,有時候我們難免還是會有一些晚睡的情況,其實不會對人體有太大的一些傷害,所以說我們盡量維持自己的一個穩定的生理時鐘,盡量在顧規律的睡眠  然後起床時間盡量規律 。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張夢涵進一步指出長期晝夜節律失調者也可能導致身體的慢性發炎,進而影響我們的血糖代謝,造成代謝性的疾病。所以為了維持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除了要重視睡眠品質,注意睡眠總時數要達到7到8小時之外,我們也要維持睡眠的規律性,也就是盡量維持固定的就寢及起床時間。

醫師提醒睡得多,不一定代表睡得規律,睡得規律是更健康的。穩定的睡眠節奏,就像讓生理時鐘維持在正確的拍點,白天維持清醒、夜晚熟睡、身心就可以平衡。

更多 TVBS 報導兒少沉迷螢幕!最新研究曝:每天多滑3小時 「心血管」風險激增 不是睡滿8小時就好!研究揭女性「1睡法」死亡率飆78% 睡滿8小時也沒用!「1睡法」提升早逝風險 研究結果曝光 新莊箱屍案真相大白!父疑心血管疾病自然死亡 兒遺棄屍體罪起訴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