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醫起看/年輕人小心!專家示警「1情況」罹癌風險高8.5倍

編輯部
1天前
2 瀏覽
醫起看/年輕人小心!專家示警「1情況」罹癌風險高8.5倍
近年來,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美國最新研究指出,50歲以下若出現「直腸出血」症狀,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8.5倍。專家提醒,別忽視糞便顏色或衛生紙上的血跡,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早期警訊。

根據《Eating Well》報導,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針對450名50歲以下、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成年人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其中約45%被診斷為早發性大腸癌。進一步分析顯示,近4成患者出現直腸出血症狀,而將近7成患者並無家族病史。該研究於2025年10月初在「美國外科醫師學會臨床年會」中發表。

研究主持人、結直腸外科醫師珊卓拉.卡瓦盧卡斯(Sandra Kavalukas)指出,這項結果顯示,即使未達常規篩檢年齡(目前建議為45歲),年輕族群若有直腸出血,仍應嚴肅看待並儘早就醫,「不要因為年輕就忽略身體的訊號,直腸出血有時是大腸癌的唯一線索」。

醫師提醒,直腸出血可分為三種常見表現,其一,排便後在衛生紙上、糞便表面或馬桶水中出現鮮紅色血液;其二,糞便顏色呈黑色或柏油樣外觀;其三,血液直接從肛門流出。若出現這些情形,即使沒有家族病史,也應立即檢查。

新澤西州聖名醫院結直腸外科醫師甘塔(Dr. Himabala Ghanta)補充指出,出血並不一定代表罹癌,痔瘡、肛裂、潰瘍或便祕用力過度都可能導致。然而若症狀反覆發生,或同時伴隨貧血、腹痛、體重下降、排便習慣改變等現象,應提高警覺並主動就醫。他也提醒,多數癌症相關的出血是間歇性的,可能並非每次排便都會出現。早發性大腸癌患者往往症狀輕微但病情進展迅速,許多年輕人因此延誤就醫。

根據研究數據,近九成患者是因症狀出現後才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部分人具有吸菸史,顯示生活習慣也是潛在風險因素之一。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教授齊基提斯(Dr. Zikitis)提醒,45歲起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者則建議提前檢測,「年輕人不必害怕檢查,早一步篩檢就可能多一分保命機會。」

除了定期篩檢外,醫師建議保持高纖飲食、少吃紅肉與加工食品、規律運動,並避免吸菸與過量飲酒,這些生活習慣都有助於預防大腸癌。專家再次強調,若發現糞便顏色異常或排便帶血,不論年齡或家族病史,都不應掉以輕心,及早檢查才是最安全的防線。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近百坪「電商倉庫」燒毀!60多歲老闆夫妻尋獲 明顯死亡 日男殺女友封屍陽台 妻子同住7年竟毫無察覺 遭傳是陶朱隱園買家!黃立成發文闢謠:買○小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