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戰略快評】明察中共複合戰法 強化全民防衛韌性

編輯部
18小時前
4 瀏覽
【戰略快評】明察中共複合戰法 強化全民防衛韌性
近日席捲共軍高層的整肅風暴,並非僅止於表面上的反腐倡廉,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軍權掌控和對臺策略上的深層焦慮更是顯露無遺。就在中共召開20屆「四中全會」前夕,包含「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在內的9名上將遭開除黨籍、軍籍,表面上看似鞏固了習近平政權領導地位,實則暴露出即便是他親手提拔的「習家軍」,也無法免於腐敗侵蝕與忠誠質疑。面對軍隊戰力存疑與內部忠誠危機,促使中共加速運用情報滲透、心理戰等多元手段,持續對臺施壓。

習近平的政治焦慮,主要源自將個人政治生命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解決臺灣問題」政治目標緊密綑綁,且將共軍「建軍百年」視為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節點。然而,共軍內部根深蒂固的貪腐問題,已威脅到他實現政治目標所依賴的軍力基礎。對習近平而言,當前的憂慮或非黨軍關係生變,而是軍隊、軍工系統的腐化已嚴重銷蝕戰力。中共高喊「軍隊打勝仗」的口號,卻可能重蹈俄軍在烏俄戰爭初期的覆轍。這場雷厲風行的軍中整頓,實為習近平在軍隊戰力存疑下,試圖重建信心而採取的極端手段。

中共為掩飾軍事效能的焦慮感,正加大力度對臺從事「低於戰爭門檻」的複合戰攻勢。其核心邏輯在藉由非軍事與準軍事手段,從內部逐步削弱國人的抵抗意志與社會凝聚力,最終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略目的,或為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製造有利條件。

我國防部甫公布的114年《國防報告書》即揭示,中共對臺認知作戰戰法已從過去零散的訊息操作,升級為計畫性的多層面滲透,其操作重點在於改轍民眾的資訊記憶、操縱認知心理,最終改變言行模式。這套戰法細膩地運用官方媒體、側翼組織與在地協力者,協同散播疑美與失敗主義敘事,旨在分化臺灣社會,弱化民眾對民主體制及自我防衛能力的信心。

與此同時,在臺灣周邊海空域,中共的灰色地帶行動愈趨常態化。共軍機艦頻繁侵擾,不只是要消耗我國國防資源,更深層的目的是要麻痺民眾的安全警覺,將臺海「內海化」。諸般手段配合在國際場域展開的法律戰,其共同目標是將政治、經濟、軍事與認知作戰融為一體,塑造有利於實現其政治目的之環境條件。

面對中共複合式威脅,臺灣的防衛思維必須超越傳統軍事範疇,建立全社會防衛韌性。首要之務是建立全民的心防韌性。透過政府、民間組織與科技平臺,齊力提升公眾媒體識讀能力與資訊素養,建立快速、透明的事實查核機制。

在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方面,從能源、網路、資通訊系統到金融服務,亦加速增進備援與快速復原能力。在經濟層面,持續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保護國家關鍵技術,並與民主友盟國家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夥伴關係,皆為政府施政要點。

中共整肅軍隊的做法,或可鞏固領導人的個人權威,卻也自曝共黨政權內部的脆弱性。國人當明察中共黨國體制下的矛盾與困阻,相信臺灣自由民主制度,持續強化國防、深化國際合作、堅定民心團結,定能確保國家安全與繁榮。(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會員
首頁 新聞 商家 活動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