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非洲豬瘟破功 政府消極管走私食品難辭其咎
[NOWnews今日新聞] 農業部昨(22)日在台中養豬場發現非洲豬瘟,宣告防守長達7年的疫情破功。除了豬隻餵食廚餘議題爭論不休,台灣如何防範來自病原國的食品進入台灣也是關鍵。《NOWNEWS》去年撰寫「走私食品「打地鼠」/中國走私食品誰把關?政府部門間如一盤散沙」,點名台灣走私食品亂象,政府管理失靈,迄今許多漏洞仍迄今,無法補齊,政府只能「頭痛醫頭」,等著下隻「走私食品地鼠」冒出來再打。 台灣國際旅客出入繁忙,而國人回國都須拿取「豬瘟快速通關小卡」,也必須要由「護國神犬」聞行李,才能安心出關回家。 但即便台灣在機場海關嚴密防堵,但是台灣走私食品還是相當普遍,甚至已經到隨處可見的程度。 《NOWNEWS》記者今(23)日,也就是台灣非洲豬瘟破功的隔天,就直擊民眾帶著兩大箱中國製品牌「好歡螺螺絲粉」搭捷運通勤;點開臉書搜尋「螺絲粉」,就可以看到許多粉絲團公開販售螺絲粉、魔芋爽等來自中國的食品。 然而,據經濟部貿易署規定,中國製螺絲粉、魔芋爽都是未經過正規管道進來台灣,也就是俗稱的走私食品。
而這些走私食品對於台灣又有甚麼危害?首先,這些來自中國的走私食品所使用添加物未必符合台灣標準,如使用蘇丹紅化合物,動物實驗發現,蘇丹紅會增加膀胱癌風險,屬於第3級致癌物;某些易過敏族群可能因為接觸到蘇丹紅而引起皮膚炎。
其次,走私食品可能含有豬肉成分,亞洲國家目前僅剩日本並非非洲豬瘟疫區,無論是從中國、越南或泰國走私食品進來台灣,難保再透過管道進入台灣養豬場,成為非洲豬瘟的破口。 據農業部今日估算,台灣豬隻重新感染非洲豬瘟,對於國內養豬業影響800億元,包括食品業、食品加工業等關聯產業可能超過1千多億元,合計影響上看2000億元。 更嚴重的是,台灣經過多年才爭取到三大豬病拔針國,如今重新染上非洲豬瘟,也讓台灣豬肉出口的大門緊閉,產業損失難以估計。
《NOWNEWS》去年專題報導,台灣政府在面對走私食品問題,貿易署、關務署及食藥署形同一盤散沙,屬於各管各的,迄今經過一年,相關改善仍有限。 貿易署是決定我國貿易規則的「裁判」,決定哪些食品可以進入台灣;關務署及食藥署屬於我國邊境管制的「海關」,把走私食品阻絕於境外;食藥署及地方衛生機關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的「警察」,針對進入台灣市場的走私食品進行最全面把關。 有官員私下就曾經形容,「有些單位先看到『走私』兩個字就覺得不關他的事,有些則看到『食品』就覺得沒自己責任,更有部會對「走私食品」完全提不起勁」, 迄今仍相當符合台灣政府對於走私食品現狀。 但是貿易署、關務署及食藥署面對走私食品,往往都選擇各做各的。《NOWNEWS》詢問貿易署走私食品的管制規則與管道,得到答覆為「建議請洽財政部關務署」,關務署及食藥署也僅針對自身業務答覆稽查狀況,以及照本宣科念罰款,但並不願意正視實務上的稽查難度及稽查量能不足,卻無法提出全盤系統解決方法。 譬如關務署曾提及,入境旅客每次可攜帶6公斤中國食品入台,即便是禁止輸入食品,但只要符合「自用非轉售」,一樣是可以攜入;但是難以證明民眾入關之後,不存在販售行為。食藥署也說走私食品可按《食安法》開罰3萬至300萬元,但輸入食品依法須向食藥署申請輸入查驗,但若民眾自行從國外網站購買食品供個人自用得免辦理輸入查驗,卻期待民眾網路購買食品前,可詳閱商品內容物及企業經營者等資訊。 有業者去年也提到,許多台灣走私食品都是從網購平台進入台灣,更直擊民眾透過小三通一箱一箱帶進來的,再到國內轉售,質疑難道這些產品都沒有豬肉? 業者也建議,貿易署或關務署應該要每年公布「走私食品」十大排行榜,把每年抓到的走私食品的樣態、品牌都公布出來;食藥署也應發函給蝦皮、PChome及momo等網路平台,要求基於走私品及食安疑慮,不得讓未經台灣正式進口、查驗的食品在平台上架,否則就歸責網路平台。 經過一年時間,台灣政府對於走私食品消極態度,也是導致今非洲豬瘟防禦破功原因之一。 倘若政府自認有認真防堵走私食品進入台灣,那也應該解釋為什麼台灣走私食品就如同「打地鼠」一般,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再度出現在各大夜市、網路電商,更是普遍到搭捷運、逛臉書都可以隨處看到?如果政府用這類態度面對走私食品叢生,那何必在機場提醒民眾禁止攜帶外國豬肉製品來台灣?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好大膽!桃機航警護航旅客走私加熱菸 警與旅客3人均收押禁見 走私食品「打地鼠」/傷害健康、廠商 業者提2策略「補破網」 走私食品「打地鼠」/中國走私食品誰把關?政府部門間如一盤散沙
而這些走私食品對於台灣又有甚麼危害?首先,這些來自中國的走私食品所使用添加物未必符合台灣標準,如使用蘇丹紅化合物,動物實驗發現,蘇丹紅會增加膀胱癌風險,屬於第3級致癌物;某些易過敏族群可能因為接觸到蘇丹紅而引起皮膚炎。
其次,走私食品可能含有豬肉成分,亞洲國家目前僅剩日本並非非洲豬瘟疫區,無論是從中國、越南或泰國走私食品進來台灣,難保再透過管道進入台灣養豬場,成為非洲豬瘟的破口。 據農業部今日估算,台灣豬隻重新感染非洲豬瘟,對於國內養豬業影響800億元,包括食品業、食品加工業等關聯產業可能超過1千多億元,合計影響上看2000億元。 更嚴重的是,台灣經過多年才爭取到三大豬病拔針國,如今重新染上非洲豬瘟,也讓台灣豬肉出口的大門緊閉,產業損失難以估計。
《NOWNEWS》去年專題報導,台灣政府在面對走私食品問題,貿易署、關務署及食藥署形同一盤散沙,屬於各管各的,迄今經過一年,相關改善仍有限。 貿易署是決定我國貿易規則的「裁判」,決定哪些食品可以進入台灣;關務署及食藥署屬於我國邊境管制的「海關」,把走私食品阻絕於境外;食藥署及地方衛生機關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的「警察」,針對進入台灣市場的走私食品進行最全面把關。 有官員私下就曾經形容,「有些單位先看到『走私』兩個字就覺得不關他的事,有些則看到『食品』就覺得沒自己責任,更有部會對「走私食品」完全提不起勁」, 迄今仍相當符合台灣政府對於走私食品現狀。 但是貿易署、關務署及食藥署面對走私食品,往往都選擇各做各的。《NOWNEWS》詢問貿易署走私食品的管制規則與管道,得到答覆為「建議請洽財政部關務署」,關務署及食藥署也僅針對自身業務答覆稽查狀況,以及照本宣科念罰款,但並不願意正視實務上的稽查難度及稽查量能不足,卻無法提出全盤系統解決方法。 譬如關務署曾提及,入境旅客每次可攜帶6公斤中國食品入台,即便是禁止輸入食品,但只要符合「自用非轉售」,一樣是可以攜入;但是難以證明民眾入關之後,不存在販售行為。食藥署也說走私食品可按《食安法》開罰3萬至300萬元,但輸入食品依法須向食藥署申請輸入查驗,但若民眾自行從國外網站購買食品供個人自用得免辦理輸入查驗,卻期待民眾網路購買食品前,可詳閱商品內容物及企業經營者等資訊。 有業者去年也提到,許多台灣走私食品都是從網購平台進入台灣,更直擊民眾透過小三通一箱一箱帶進來的,再到國內轉售,質疑難道這些產品都沒有豬肉? 業者也建議,貿易署或關務署應該要每年公布「走私食品」十大排行榜,把每年抓到的走私食品的樣態、品牌都公布出來;食藥署也應發函給蝦皮、PChome及momo等網路平台,要求基於走私品及食安疑慮,不得讓未經台灣正式進口、查驗的食品在平台上架,否則就歸責網路平台。 經過一年時間,台灣政府對於走私食品消極態度,也是導致今非洲豬瘟防禦破功原因之一。 倘若政府自認有認真防堵走私食品進入台灣,那也應該解釋為什麼台灣走私食品就如同「打地鼠」一般,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再度出現在各大夜市、網路電商,更是普遍到搭捷運、逛臉書都可以隨處看到?如果政府用這類態度面對走私食品叢生,那何必在機場提醒民眾禁止攜帶外國豬肉製品來台灣?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好大膽!桃機航警護航旅客走私加熱菸 警與旅客3人均收押禁見 走私食品「打地鼠」/傷害健康、廠商 業者提2策略「補破網」 走私食品「打地鼠」/中國走私食品誰把關?政府部門間如一盤散沙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分享您的觀點,與其他讀者互動
立即登入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