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羅奇稱中國應設定「積極」消費目標,十年內家庭消費占GDP應升至50%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表示,中國必須試著在未來十年實現消費占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這與越來越多憂心中國這個亞洲大國前景的經濟專家的看法一致。目前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研究中心(Paul Tsai China Center)經濟專家兼高級研究員的羅奇週四對電視媒體表示,中國需要新的成長動力,而中國消費者就是這個動力泉源。中國必須為「十五五」規劃設定更加積極的目標。羅奇表示,鑒於中國的經濟形勢,這種情況比過去「更加緊迫」。他提到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以及全球其他地區對中國出口日益加劇的抵制。他呼籲在十年內將家庭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從目前的40%左右,向上提升到50%。羅奇指出,中國人擅長實現目標。他們只需要找到方法。羅奇的觀點與中國經濟專家和政策顧問的呼籲遙相呼應,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盧鋒就表示,中國可以爭取在未來5到10年將消費占GDP的比重提高5到10個百分點。中國領導人今年已推動經濟重心轉向擴大內需,包括提振消費。但隨著消費補貼效應的減弱,近幾個月提高居民支出的態勢放緩。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低於56%的全球平均水準,與高收入國家近60%的比例相比差距更大。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媒報導,摩根士丹利(大摩)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指出,從長期視角觀察,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增持將是大勢所趨。她強調,近年中國在人形機器人、自動化、生物科技與人工智能(AI)等領域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國際資產配置中,中國股票權重仍處相對偏低水位,具備結構性補配置空間。王瀅表示,就股票配置而言,建議長期關注與科技創新直接相關的類股,包括AI、自動化、機器人、生物科技與高端製造等。同時,透過持續配置高品質紅利股,能在震盪市況中提供現金流緩衝,提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報酬。「增持中國資產並非短期交易主題,而是基於產業升級與獲利結構改善的中長期邏輯。伴隨國產替代推進、製造業升級與外資研發在地化,相關供應鏈的獲利韌性有望強化,外資權重回補與內資長線資金將形成雙輪驅動。」 對美股而言,大摩偏好基本面紮實的優質股票、具景氣敏感度的週期類股,以及運營效率高、現金流穩健的公司,同時提醒需防範估值與利率變化引發的波動,建議以獲利可見度與自由現金流為核心篩選因子。歐股方面,該行建議相對增持國防、銀行、軟體、電訊與多元化金融等類股,理由在於安全支出長期趨勢、金融去槓桿後資本回饋能力提升,以及數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半導體業者中芯國際週二香港掛牌股票價格走升,因摩根士丹利上調評級至加碼。摩根士丹利將中芯國際評級上調至加碼,並將目標價由40港幣大幅提升至80港幣。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harlie Chan等在報告中指稱,中國人工智慧應用的快速普及以及對本土人工智慧GPU的政策支持,將在未來兩年顯著提振本土對先進製程晶圓代工的需求。鑒於國產AI晶片需求強勁,這份報告上調中國AI GPU銷售收入預測,2024-2027年復合年成長率預計為62%。當地時間10:12,中芯國際港股(981 HK)上漲4.4%,報74.95港幣;中芯國際A股(688981 CH)則是上漲1.4%。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電池製造大廠寧德時代週二中、港兩地連袂走升,因此前該公司公佈第三季利潤年比值成長41%。當地時間9:48,寧德時代港股(3750 HK)上漲5.5%,A股(300750 CH)上漲2.6%。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ack Lu在報告中指稱,寧德時代第三季淨獲利略低於該行預期,但符合市場一致預期。同時,摩根士丹利這份報告還指稱,年初至今整體出貨量強勁,淨利率有所改善,儘管單位毛利率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日本央行官員認為,儘管日本經濟正朝著實現價格目標的方向前進,但下週並沒有迫切的需要來提高基準利率。知情人士指出,隨著經濟和通膨的發展基本符合預期,官員們認為實現他們願景的可能性繼續逐漸上升。雖然央行官員不排除年底前再次升息的可能性,但迄今為止尚無確鑿因素能夠說服他們在10月30日制定政策時必須升息。無論如何,央行下週將會仔細研究經濟數據和其他因素,直到最後一刻做出最終決定。知情人士表示,這些因素將包括金融市場的發展,因為與過去相較,日圓近期更有可能影響通膨。到目前為止,美國關稅的影響尚未在數據中體現出來。知情人士表示,有鑒於此,官員們判斷,美國經濟形勢及其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同時,近期中美關稅爭端再次爆發也值得密切關注。知情人士指稱,在9月的會議上兩位委員提議升息,由九人組成的政策委員會本次會議將繼續討論採取行動的合適時機。相較之下,交易員預計本月升息的可能性約為25%,本週這一比例略有上升,但仍遠低於上個月底約70%的機率。根據隔夜利率交換市場指數的定價,12月會議的升息機率將升至約38%。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已下令推出新一輪經濟措施,以減輕通膨給家庭和企業造成的負擔。週二正式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高市早苗未具體說明該計畫的規模,也未表明是否需要增發國債來籌措資金。根據她下達的制定方案命令,將編制一份補充預算來為相關措施提供資金。具體細節將稍後公佈,但該命令顯示,相關計畫將包括冬季電費和燃氣費補貼,以及舒緩價格壓力的地區補助金。同時,該計畫還鼓勵中小企業提高薪資並增加資本投資。命令中未提及現金發放。7月參議院選舉期間,有關現金發放的提議未能獲得公眾支持。高市早苗已把因應生活成本上漲列為首要經濟議題,這反映出公眾對通膨的擔憂。該命令表明她更傾向於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而非大規模的支出計畫。高市早苗過去以支持激進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而聞名,但其立場最近有所緩和,承諾推行擴張性但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她面臨的挑戰在於,在支持經濟的同時,還要因應日本巨額公共債務引發的擔憂。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20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今天表示,前3季中國GDP增長5.2%,比上年全年與同期分別加快0.2、0.4個百分點。不過第3季GDP增長為4.8%,對於全年經濟發展目標,發言人表示,要付出艱苦努力。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為4.8%,是今年以來增速最慢。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以新聞發言人名義就2025前3季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回應5個問題。有關前3季相關經濟數據,新聞發言人表示,從經濟增長看,前3季GDP增長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0.4個百分點。從就業物價看,前3季,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與上半年持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期略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0.6%,其中9月份上漲1.0%,漲幅連續5個月擴大。發言人又指,面對國際風雲變幻,關鍵還是要辦好自己的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發言人表示,中國前3季GDP實現了5.2%的經濟增長,充分說明,盡管外部環境複雜演變,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壓力,但中國經濟「穩」的格局、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已有半年時間,但是中國出口依然顯現韌性,表明即便美國關稅高達55%,許多中國產品仍不可或缺。每日約有10億美元商品從中國飄洋過海運往美國,且9月份對美出口較8月份小幅上升。儘管過去半年整體貿易出現兩位數降幅,但某些產品年比值卻有所成長,未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影響。結果表明,美國關稅在掌控美國企業進口何種商品方面的能力有限,因為中國在稀土、電子產品等領域的影響力使其產品在短期內難以被替代。這種情況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如果川普進一步提高關稅,而且他多次威脅要這麼做。金融媒體的經濟專家舒暢和David Qu在報告中寫道,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的有力地位,使其在短期內對美國進口商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無法迅速取代中國成為美國的供應來源。而且重新調整生產需要時間。所有這些因素都賦予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大的談判籌碼。中國貿易談判代表即將展開新一輪經貿磋商,以延長原定於11月到期的90天關稅休戰期。第三季期間,超過1,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運抵美國,協助中國保持經濟成長步伐朝著全年目標邁進,中美貿易順差高達670億美元。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面臨貿易緊張局勢和國內需求疲軟等挑戰,中國加大力道提振經濟,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人民幣下達地方。中國財政部官員李大偉在上週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結合當前財政經濟運行情況,中央財政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人民幣下達地方,用於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消化政府拖欠企業帳款等。此外,還安排額度用於經濟大省符合條件的項目建設,支持擴大有效投資。李大偉表示,目前各地正在抓緊履行有關程序,爭取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這是中國政府最新一輪支持疲軟經濟的舉措。上月底,北京決定再注入5,000億元資金以刺激投資。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國內投資與消費持續走弱,中國經濟第三季增速可能降至一年最低水準。隨著中央尋求加速提升地方政府的支出能力,北京正越來越頻繁地安排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去年,中國安排了4,000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李大偉在發布會上向媒體表示,與去年相較,此次安排結存限額總規模有增加,同時範圍有拓展。
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十年之間,經濟雖逐漸好轉,但離美、歐仍遠,甚至經濟規模也小於日本,1990年美、日GDP是大陸的15倍、8倍,也正因為如此,那些預言21世紀的書裡,看到的都是美、日、歐三強鼎立,談及中國的篇幅少得可憐。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荷蘭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的中國子公司已恢復向當地分銷商供貨。報導指出,在安世控制權陷入爭議後,中國商務部對安世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安世中國子公司所有對分銷商的銷售現在必須以人民幣結算。對於上述消息,安世發言人拒絕就中國子公司的行動發表評論;安世中國子公司未回應置評請求。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20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為4.8%,是今年以來增速最慢。統計局表示,第3季GDP增速回落是由於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全球經貿秩序,單邊主義盛行,國際經貿增長不穩定性加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公布,中國第1季GDP增長率5.4%,第2季5.2%,第3季4.8%。中國全年GDP的目標是5%左右。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第3季GDP增速回落有多種因素,主要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等因素影響。發言人表示,從國際看,第3季以來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全球經貿秩序,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國際經貿增長不穩定不確定性加大,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從國內看,中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關鍵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存在陣痛,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有待化解,部分行業增勢減緩客觀上影響經濟增速回落。發言人進一步表示,實現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仍有較多有利條件,包括前3季經濟平穩增長為完成全年目標打下較好基礎,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近期宏觀調控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消費品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稀土產品出口較前月下降。隨著北京方面加強對戰略性礦產的管控,全球供應鏈受到影響的同時,也加劇了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根據海關總署上週六公佈的數據,用於電動汽車、武器和高科技製造的稀土製品出口量為6,538噸,低於8月份的7,338噸。這一變化與前幾個月的穩步成長形成鮮明對比,8月份的出口量創下至少自2012年以來最高水準。中國本月公佈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將出口管制範圍擴大至在中國境外交易的產品,即使其中含有微量原產於中國的稀土成分也在管控之列。川普政府對此表示譴責,稱其威脅到全球供應鏈安全,而中國官員表示,此舉是為了因應美國升級的對中國限制措施。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方面要求一些美國半導體企業提交其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晶片市場銷售方面的敏感訊息,作為對美國供應商調查的一部分。週三,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發布了調查問卷,旨在為針對某些美國製造的相關模擬(類比)晶片的反傾銷調查收集訊息。德州儀器公司和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 Inc)銷售的正是此類產品。該局要求提供在中國境內的銷售活動數據,包括被調查晶片在本國和中國的成本與利潤對比。儘管中國官方尚未點名具體企業,但此次初步調查及最新動向被視為北京方面釋放的信號,表明其有能力以對等方式限制美國企業的貿易活動,以回應美國的出口限制。目前尚不清楚那些公司將被要求填寫問卷。另外,北京方面還要求提供中國客戶名稱及交易細節,包括銷售量和從物流到倉儲的各項成本。問卷要求提供與這些美國晶片公司合作的原物料供應商訊息。企業將有37天時間提交回覆。對於上述消息,德州儀器和亞德諾半導體的代表在非工作時間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週三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礦業股在中、港兩地下挫,主要受到現貨黃金和白銀遭獲利回吐賣盤拋售。受美元走強及獲利回吐盤拖累,週二現貨黃金盤中一度創下逾12年來最大跌幅,白銀也遭遇多年來最劇烈拋售。週三現貨金價盤中持續走跌。週三盤中,香港黃金股方面,山東黃金(1787 HK)下跌6.3%,紫金黃金國際(2259 HK)下跌5.2%,招金礦業(1818 HK)下跌5.5%,赤峰黃金(6693 HK)下跌4.7%。A股黃金股方面,招金黃金(000506 CH)下跌4.6%,紫金礦業(601899 CH)下跌4.7%。A股白銀股方面,盛達資源(000603 CH)下跌4.7%,湖南白銀(002716 CH)下跌8.9%,興業銀錫(000426 CH)下跌4.5%。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計劃對利用海上風力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50%的政策。中國財政部發布公告,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利用海上風力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50%的政策。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知名化妝品業者歐萊雅(O’Lreal SA)上一季銷售增幅令人失望,美國市場表現疲軟抵消了中國市場改善的積極跡象。歐萊雅週二表示,第三季同店銷售額成長4.2%。市場分析師此前預計增幅約4.9%。北美市場收入成長1.4%,低於預期。歐萊雅方面表示,中國內地高端美妝產品需求回升,推動當地單季銷售實現「中個位數」成長。不過,首席執行長Nicolas Hieronimus仍對中國市場持謹慎態度。Hieronimus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對中國市場一向非常謹慎,一個季度的表現並不能說明趨勢。他表示,儘管市場趨穩,但旅遊零售業務仍是拖累因素。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歐盟方面據稱正在研究貿易選項,在與北京未能達成外交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因應中國計畫中的關鍵原物料出口管制行動。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委員會正準備在本月底之前擬定一份貿易措施清單,稍晚時可對中國啟用,以增強談判籌碼。委員會還在制定方案,以在短期內保護關鍵供應,並取得替代來源。中國的出口限制將對歐洲的工業與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因為相關原物料對各個行業非常重要,廣泛用於從電動汽車電池到國防製造的各方面。歐盟貿易事務負責人Maros Sefcovic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了會談,但未能就解決歐方關切達成一致共識。Sefcovic在週二通話後向媒體表示,「我們無意升級局勢,然而,這種情況為我們的關係蒙上陰影,因此有必要盡快找到解決方案。」Sefcovic表示,雙方接觸將會加強,中方的一個團隊將在未來幾天赴布魯塞爾就此進行磋商。代表歐盟處理貿易事務的歐盟委員會的一位發言人對相關準備工作不予置評。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這一議題可能會在本週於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峰會上被提及,但委員會希望避免就具體措施展開討論。出於敏感性考慮,知情人士拒絕透露歐盟可能考慮那些
大陸統計局20日揭曉最新經濟成績單,第三季GDP年增率4.8%,優於預期的4.7%,但為今年以來最低增速。今年前三季GDP增長5.2%,雖有望達成官方設定的5%左右全年增長目標,但穩增長挑戰依舊嚴峻,預料第四季官方將再加碼寬鬆政策。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倫敦銅價週一上漲,價格逼近紀錄高點,投資者評估美國總統川普有關中美貿易關係的言論,同時北京釋放信號顯示今年中國經濟有機會實現成長目標。週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上漲87.00美元或0.82%,報10,691.5美元/噸。川普表示,如果中美之間無法達成協議,他可能會以「很多其他東西」來威脅中國,比如飛機零組件。此外,中國方面表示經濟仍有機會實現今年成長目標,儘管剛剛公佈的經濟增速創下一年來最低,出口繁榮帶來的提振作用被消費和投資疲軟所削弱。其他金屬價格方面,LME期鋁基本持平,報2,776.5美元/噸;LME期鎳上漲0.63%,報15,222.0美元/噸;LME期鋅上漲1.53%,報2,978.5美元/噸。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未來十年,全球銅需求正從「中國獨強」走向「多極化的驅動」。在中國需求增速放緩的同時,美國與印度有望成為新增量主力,一方面,AI數據中心擴張與電網升級帶來長期用銅需求;另一方面,在地製造與基建週期疊加,推動線纜、配電與變壓設備用銅走高。機構預估,至2031年中國在全球精煉銅消費中的占比將較2026年回落,對價格與供需的主導權逐步讓渡給其他地區。美國方面,老化電網更新與數據中心投建構成雙重拉力,帶動電力電纜、變壓器與建築用線需求回升;若本土化政策與貿易壁壘延續,將進一步刺激境內產能與投資。印度則以可再生能源與輸電通道大擴容為主線,為銅桿、銅排與工業電機注入增量,整體需求有望保持高增。亞洲(不含中國)亦受通訊、數據中心與電力基建帶動,呈區域性擴張。反觀,中國在過去十餘年已完成大規模電力與城鎮化投入,後續更多是「存量升級」與結構性需求(新能源車、充換電、太陽能/風電與配套儲能)。這意味著總量增速趨緩,但高階製造與綠電相關用銅仍具韌性;再生銅利用率提升與產業升級,將成為改善成本與供應彈性的關鍵。市場人士表示,中期銅市驅動因子更為「拼圖化」,美、印與亞洲多國的基建與數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媒報導,摩根士丹利(大摩)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指出,從長期視角觀察,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增持將是大勢所趨。她強調,近年中國在人形機器人、自動化、生物科技與人工智能(AI)等領域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國際資產配置中,中國股票權重仍處相對偏低水位,具備結構性補配置空間。王瀅表示,就股票配置而言,建議長期關注與科技創新直接相關的類股,包括AI、自動化、機器人、生物科技與高端製造等。同時,透過持續配置高品質紅利股,能在震盪市況中提供現金流緩衝,提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報酬。「增持中國資產並非短期交易主題,而是基於產業升級與獲利結構改善的中長期邏輯。伴隨國產替代推進、製造業升級與外資研發在地化,相關供應鏈的獲利韌性有望強化,外資權重回補與內資長線資金將形成雙輪驅動。」 對美股而言,大摩偏好基本面紮實的優質股票、具景氣敏感度的週期類股,以及運營效率高、現金流穩健的公司,同時提醒需防範估值與利率變化引發的波動,建議以獲利可見度與自由現金流為核心篩選因子。歐股方面,該行建議相對增持國防、銀行、軟體、電訊與多元化金融等類股,理由在於安全支出長期趨勢、金融去槓桿後資本回饋能力提升,以及數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半導體業者中芯國際週二香港掛牌股票價格走升,因摩根士丹利上調評級至加碼。摩根士丹利將中芯國際評級上調至加碼,並將目標價由40港幣大幅提升至80港幣。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harlie Chan等在報告中指稱,中國人工智慧應用的快速普及以及對本土人工智慧GPU的政策支持,將在未來兩年顯著提振本土對先進製程晶圓代工的需求。鑒於國產AI晶片需求強勁,這份報告上調中國AI GPU銷售收入預測,2024-2027年復合年成長率預計為62%。當地時間10:12,中芯國際港股(981 HK)上漲4.4%,報74.95港幣;中芯國際A股(688981 CH)則是上漲1.4%。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電池製造大廠寧德時代週二中、港兩地連袂走升,因此前該公司公佈第三季利潤年比值成長41%。當地時間9:48,寧德時代港股(3750 HK)上漲5.5%,A股(300750 CH)上漲2.6%。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ack Lu在報告中指稱,寧德時代第三季淨獲利略低於該行預期,但符合市場一致預期。同時,摩根士丹利這份報告還指稱,年初至今整體出貨量強勁,淨利率有所改善,儘管單位毛利率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日本央行官員認為,儘管日本經濟正朝著實現價格目標的方向前進,但下週並沒有迫切的需要來提高基準利率。知情人士指出,隨著經濟和通膨的發展基本符合預期,官員們認為實現他們願景的可能性繼續逐漸上升。雖然央行官員不排除年底前再次升息的可能性,但迄今為止尚無確鑿因素能夠說服他們在10月30日制定政策時必須升息。無論如何,央行下週將會仔細研究經濟數據和其他因素,直到最後一刻做出最終決定。知情人士表示,這些因素將包括金融市場的發展,因為與過去相較,日圓近期更有可能影響通膨。到目前為止,美國關稅的影響尚未在數據中體現出來。知情人士表示,有鑒於此,官員們判斷,美國經濟形勢及其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同時,近期中美關稅爭端再次爆發也值得密切關注。知情人士指稱,在9月的會議上兩位委員提議升息,由九人組成的政策委員會本次會議將繼續討論採取行動的合適時機。相較之下,交易員預計本月升息的可能性約為25%,本週這一比例略有上升,但仍遠低於上個月底約70%的機率。根據隔夜利率交換市場指數的定價,12月會議的升息機率將升至約38%。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已下令推出新一輪經濟措施,以減輕通膨給家庭和企業造成的負擔。週二正式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高市早苗未具體說明該計畫的規模,也未表明是否需要增發國債來籌措資金。根據她下達的制定方案命令,將編制一份補充預算來為相關措施提供資金。具體細節將稍後公佈,但該命令顯示,相關計畫將包括冬季電費和燃氣費補貼,以及舒緩價格壓力的地區補助金。同時,該計畫還鼓勵中小企業提高薪資並增加資本投資。命令中未提及現金發放。7月參議院選舉期間,有關現金發放的提議未能獲得公眾支持。高市早苗已把因應生活成本上漲列為首要經濟議題,這反映出公眾對通膨的擔憂。該命令表明她更傾向於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而非大規模的支出計畫。高市早苗過去以支持激進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而聞名,但其立場最近有所緩和,承諾推行擴張性但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她面臨的挑戰在於,在支持經濟的同時,還要因應日本巨額公共債務引發的擔憂。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20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今天表示,前3季中國GDP增長5.2%,比上年全年與同期分別加快0.2、0.4個百分點。不過第3季GDP增長為4.8%,對於全年經濟發展目標,發言人表示,要付出艱苦努力。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為4.8%,是今年以來增速最慢。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以新聞發言人名義就2025前3季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回應5個問題。有關前3季相關經濟數據,新聞發言人表示,從經濟增長看,前3季GDP增長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0.4個百分點。從就業物價看,前3季,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與上半年持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期略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0.6%,其中9月份上漲1.0%,漲幅連續5個月擴大。發言人又指,面對國際風雲變幻,關鍵還是要辦好自己的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發言人表示,中國前3季GDP實現了5.2%的經濟增長,充分說明,盡管外部環境複雜演變,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壓力,但中國經濟「穩」的格局、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已有半年時間,但是中國出口依然顯現韌性,表明即便美國關稅高達55%,許多中國產品仍不可或缺。每日約有10億美元商品從中國飄洋過海運往美國,且9月份對美出口較8月份小幅上升。儘管過去半年整體貿易出現兩位數降幅,但某些產品年比值卻有所成長,未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影響。結果表明,美國關稅在掌控美國企業進口何種商品方面的能力有限,因為中國在稀土、電子產品等領域的影響力使其產品在短期內難以被替代。這種情況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如果川普進一步提高關稅,而且他多次威脅要這麼做。金融媒體的經濟專家舒暢和David Qu在報告中寫道,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的有力地位,使其在短期內對美國進口商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無法迅速取代中國成為美國的供應來源。而且重新調整生產需要時間。所有這些因素都賦予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大的談判籌碼。中國貿易談判代表即將展開新一輪經貿磋商,以延長原定於11月到期的90天關稅休戰期。第三季期間,超過1,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運抵美國,協助中國保持經濟成長步伐朝著全年目標邁進,中美貿易順差高達670億美元。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面臨貿易緊張局勢和國內需求疲軟等挑戰,中國加大力道提振經濟,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人民幣下達地方。中國財政部官員李大偉在上週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結合當前財政經濟運行情況,中央財政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人民幣下達地方,用於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消化政府拖欠企業帳款等。此外,還安排額度用於經濟大省符合條件的項目建設,支持擴大有效投資。李大偉表示,目前各地正在抓緊履行有關程序,爭取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這是中國政府最新一輪支持疲軟經濟的舉措。上月底,北京決定再注入5,000億元資金以刺激投資。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國內投資與消費持續走弱,中國經濟第三季增速可能降至一年最低水準。隨著中央尋求加速提升地方政府的支出能力,北京正越來越頻繁地安排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去年,中國安排了4,000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李大偉在發布會上向媒體表示,與去年相較,此次安排結存限額總規模有增加,同時範圍有拓展。
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十年之間,經濟雖逐漸好轉,但離美、歐仍遠,甚至經濟規模也小於日本,1990年美、日GDP是大陸的15倍、8倍,也正因為如此,那些預言21世紀的書裡,看到的都是美、日、歐三強鼎立,談及中國的篇幅少得可憐。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荷蘭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的中國子公司已恢復向當地分銷商供貨。報導指出,在安世控制權陷入爭議後,中國商務部對安世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安世中國子公司所有對分銷商的銷售現在必須以人民幣結算。對於上述消息,安世發言人拒絕就中國子公司的行動發表評論;安世中國子公司未回應置評請求。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20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為4.8%,是今年以來增速最慢。統計局表示,第3季GDP增速回落是由於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全球經貿秩序,單邊主義盛行,國際經貿增長不穩定性加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公布,中國第1季GDP增長率5.4%,第2季5.2%,第3季4.8%。中國全年GDP的目標是5%左右。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第3季GDP增速回落有多種因素,主要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等因素影響。發言人表示,從國際看,第3季以來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全球經貿秩序,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國際經貿增長不穩定不確定性加大,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從國內看,中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關鍵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存在陣痛,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有待化解,部分行業增勢減緩客觀上影響經濟增速回落。發言人進一步表示,實現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仍有較多有利條件,包括前3季經濟平穩增長為完成全年目標打下較好基礎,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近期宏觀調控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消費品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稀土產品出口較前月下降。隨著北京方面加強對戰略性礦產的管控,全球供應鏈受到影響的同時,也加劇了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根據海關總署上週六公佈的數據,用於電動汽車、武器和高科技製造的稀土製品出口量為6,538噸,低於8月份的7,338噸。這一變化與前幾個月的穩步成長形成鮮明對比,8月份的出口量創下至少自2012年以來最高水準。中國本月公佈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將出口管制範圍擴大至在中國境外交易的產品,即使其中含有微量原產於中國的稀土成分也在管控之列。川普政府對此表示譴責,稱其威脅到全球供應鏈安全,而中國官員表示,此舉是為了因應美國升級的對中國限制措施。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方面要求一些美國半導體企業提交其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晶片市場銷售方面的敏感訊息,作為對美國供應商調查的一部分。週三,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發布了調查問卷,旨在為針對某些美國製造的相關模擬(類比)晶片的反傾銷調查收集訊息。德州儀器公司和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 Inc)銷售的正是此類產品。該局要求提供在中國境內的銷售活動數據,包括被調查晶片在本國和中國的成本與利潤對比。儘管中國官方尚未點名具體企業,但此次初步調查及最新動向被視為北京方面釋放的信號,表明其有能力以對等方式限制美國企業的貿易活動,以回應美國的出口限制。目前尚不清楚那些公司將被要求填寫問卷。另外,北京方面還要求提供中國客戶名稱及交易細節,包括銷售量和從物流到倉儲的各項成本。問卷要求提供與這些美國晶片公司合作的原物料供應商訊息。企業將有37天時間提交回覆。對於上述消息,德州儀器和亞德諾半導體的代表在非工作時間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週三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礦業股在中、港兩地下挫,主要受到現貨黃金和白銀遭獲利回吐賣盤拋售。受美元走強及獲利回吐盤拖累,週二現貨黃金盤中一度創下逾12年來最大跌幅,白銀也遭遇多年來最劇烈拋售。週三現貨金價盤中持續走跌。週三盤中,香港黃金股方面,山東黃金(1787 HK)下跌6.3%,紫金黃金國際(2259 HK)下跌5.2%,招金礦業(1818 HK)下跌5.5%,赤峰黃金(6693 HK)下跌4.7%。A股黃金股方面,招金黃金(000506 CH)下跌4.6%,紫金礦業(601899 CH)下跌4.7%。A股白銀股方面,盛達資源(000603 CH)下跌4.7%,湖南白銀(002716 CH)下跌8.9%,興業銀錫(000426 CH)下跌4.5%。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計劃對利用海上風力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50%的政策。中國財政部發布公告,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利用海上風力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50%的政策。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知名化妝品業者歐萊雅(O’Lreal SA)上一季銷售增幅令人失望,美國市場表現疲軟抵消了中國市場改善的積極跡象。歐萊雅週二表示,第三季同店銷售額成長4.2%。市場分析師此前預計增幅約4.9%。北美市場收入成長1.4%,低於預期。歐萊雅方面表示,中國內地高端美妝產品需求回升,推動當地單季銷售實現「中個位數」成長。不過,首席執行長Nicolas Hieronimus仍對中國市場持謹慎態度。Hieronimus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對中國市場一向非常謹慎,一個季度的表現並不能說明趨勢。他表示,儘管市場趨穩,但旅遊零售業務仍是拖累因素。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歐盟方面據稱正在研究貿易選項,在與北京未能達成外交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因應中國計畫中的關鍵原物料出口管制行動。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委員會正準備在本月底之前擬定一份貿易措施清單,稍晚時可對中國啟用,以增強談判籌碼。委員會還在制定方案,以在短期內保護關鍵供應,並取得替代來源。中國的出口限制將對歐洲的工業與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因為相關原物料對各個行業非常重要,廣泛用於從電動汽車電池到國防製造的各方面。歐盟貿易事務負責人Maros Sefcovic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了會談,但未能就解決歐方關切達成一致共識。Sefcovic在週二通話後向媒體表示,「我們無意升級局勢,然而,這種情況為我們的關係蒙上陰影,因此有必要盡快找到解決方案。」Sefcovic表示,雙方接觸將會加強,中方的一個團隊將在未來幾天赴布魯塞爾就此進行磋商。代表歐盟處理貿易事務的歐盟委員會的一位發言人對相關準備工作不予置評。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這一議題可能會在本週於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峰會上被提及,但委員會希望避免就具體措施展開討論。出於敏感性考慮,知情人士拒絕透露歐盟可能考慮那些
大陸統計局20日揭曉最新經濟成績單,第三季GDP年增率4.8%,優於預期的4.7%,但為今年以來最低增速。今年前三季GDP增長5.2%,雖有望達成官方設定的5%左右全年增長目標,但穩增長挑戰依舊嚴峻,預料第四季官方將再加碼寬鬆政策。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倫敦銅價週一上漲,價格逼近紀錄高點,投資者評估美國總統川普有關中美貿易關係的言論,同時北京釋放信號顯示今年中國經濟有機會實現成長目標。週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上漲87.00美元或0.82%,報10,691.5美元/噸。川普表示,如果中美之間無法達成協議,他可能會以「很多其他東西」來威脅中國,比如飛機零組件。此外,中國方面表示經濟仍有機會實現今年成長目標,儘管剛剛公佈的經濟增速創下一年來最低,出口繁榮帶來的提振作用被消費和投資疲軟所削弱。其他金屬價格方面,LME期鋁基本持平,報2,776.5美元/噸;LME期鎳上漲0.63%,報15,222.0美元/噸;LME期鋅上漲1.53%,報2,978.5美元/噸。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未來十年,全球銅需求正從「中國獨強」走向「多極化的驅動」。在中國需求增速放緩的同時,美國與印度有望成為新增量主力,一方面,AI數據中心擴張與電網升級帶來長期用銅需求;另一方面,在地製造與基建週期疊加,推動線纜、配電與變壓設備用銅走高。機構預估,至2031年中國在全球精煉銅消費中的占比將較2026年回落,對價格與供需的主導權逐步讓渡給其他地區。美國方面,老化電網更新與數據中心投建構成雙重拉力,帶動電力電纜、變壓器與建築用線需求回升;若本土化政策與貿易壁壘延續,將進一步刺激境內產能與投資。印度則以可再生能源與輸電通道大擴容為主線,為銅桿、銅排與工業電機注入增量,整體需求有望保持高增。亞洲(不含中國)亦受通訊、數據中心與電力基建帶動,呈區域性擴張。反觀,中國在過去十餘年已完成大規模電力與城鎮化投入,後續更多是「存量升級」與結構性需求(新能源車、充換電、太陽能/風電與配套儲能)。這意味著總量增速趨緩,但高階製造與綠電相關用銅仍具韌性;再生銅利用率提升與產業升級,將成為改善成本與供應彈性的關鍵。市場人士表示,中期銅市驅動因子更為「拼圖化」,美、印與亞洲多國的基建與數
新聞來源: 原始來源
讀者評論 (0)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分享您的觀點,與其他讀者互動
立即登入尚無評論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吧!